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南宋-元末)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陈振濂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版次: 1页数: 2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15280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者以“经典作品”为主线,对自古至今的近900件书画篆刻作品进行逐一梳理。从“经典作品”中带出书画家人物以及书画篆刻的视觉形式变迁、表现手法变迁、社会文化观念变迁乃至艺术观念变迁:由点及面,由作品核心伸向文化外延。本书对南宋-元末时期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凸显出学术札记与文化随笔的魅力,但又是严肃的学理推断而不是不负责任的“戏说”。
内容简介
本系列作者以“经典作品”为主线,对自古至今的近900件书画篆刻作品进行逐一梳理。从“经典作品”中带出书画人物以及书画篆刻的视觉形式变迁、表现手法变迁、社会文化观念变迁乃至艺术观念的变迁。
有问题、有思考,就会有学术的未来。在这套“品味经典”系列中,还有许多学术问题尚未有机缘获得解答与求得结论。于是,我也许还有一个意外的期望:“品味经典”是把书越做越薄,从大部头硬精装千页大书分解成 10册软精装图文版。但正因为簿了,方便阅读了,文中提出的问题更易受到学界关注了。也许在学术上反而能越做越厚——与“养在深闺无人识”相比,现在的受众更多,从各个新角度来研究、思考、解答问题的机缘当然也越多。这对于学术而言,只有好处而无任何坏处。
这或许也是在时隔十几年后再来重编这部文稿的意义所在吧?
作者简介
陈振濂,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26日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和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理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同时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1992年在日本举办“陈振濂书法绘画篆刻展览”,迄今为止已举办过个展5次。出版有《陈振濂书画篆刻集》及展览图录两种。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目前巳出版学术专著32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个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在书法创作方面倡导“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强调书法创作的构思、主题、形式与技巧的综合性,为书法艺术从古典向当代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专业思考与实践成果,并以此成果荣获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1999)。在书法理论方面倡导“书法学”学科研究,主编《书法学》学术专著,为书法理论的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提出了完整的学科构想,此成果已荣获“文化部第一届优秀艺术科学成果奖”(1999)。在书法教育方面,创立了“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国家级大奖(1988)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9)。有大学教材著述5种行世,并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15种。在文艺评论方面,获“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奖”(2001)。
目录
自序
院画题款说李迪——《鸡雏图》
壁画式的技巧与构图——陈居中《文姬归汉图》
从《四羊图》的完美绝伦谈到叠文款印
宋代内宫故事画《折槛图》
从全景走向折枝——闲谈《蜡嘴桐子图》
从《枯荷鹬钨图》看南宋画院之盛
《水图卷》与地道的绘画世家马远
马远的传世名作《踏歌图》
《华灯侍宴图》——马远风格的例外
《梅石溪凫图》与马一角——是审美探求还是政治隐喻?
从马麟《静听松风图》谈到题书用印
《层叠冰绡图》——马麟的冷艳与杨妹子题诗
夏珪《烟岫林居图》——简率湿笔点苔
《遥岑烟霭图》——以诗为画题与词坛结社分题咏物的风气
梁楷《布袋和尚图》的禅境
醉人醉画——《泼墨仙人图》
梁楷笔下的李白形象
《秋柳飞鸦图》——关于梁楷“减笔”的内涵规定
佛像题材与水墨形式——梁楷《释迦出山图》
《货郎图》兼及李嵩的风俗画题材
奇怪的李嵩《花篮图》——绘画史上的意外
专画西湖的陈清波——《湖山春晓图》
回归写实与走向小品化——《红蓼水禽图》
《出水芙蓉图》的铺排艳丽
弃线取墨的赵芾——《江山万里图》的现代意味
地道的连环画——牟益《捣衣图》
陈容的绝技——墨龙手指画醉笔长跋
从牧溪的绘画才能看《观音图》的宗教意蕴
个人与冥冥的对话——孤独的牧溪《鹤图》
禅与水墨的迷人组合——牧溪《猿图》
工笔画中的“墨分五色”——宋人《百花图》
《墨水仙卷》——关于赵孟坚的名士飘逸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清”字足以概之
《中山出游图》兼及龚开的奇迂之气
《骏骨图》与畸人龚开的深刻寓意
题材的象征意义——谈郑思肖画兰
北朝的士大夫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难得一见的金代人物画《文姬归汉图》
绘画向石刻学习——赵霖《六骏图》
从元代宫廷画家谈到刘贯道的《消夏图》
南宋院画的殿军——孙君泽《荷亭消夏图》
禅水墨李铁拐——颜辉与梁楷比较谈
后起的颜辉在水墨画上的表现规定
《浮玉山居图》——钱选复古与盆景样式
钱选《幽居图》——遗民画家画大青绿山水
《桃枝松鼠图》赏析
官拜一品的画家何澄——《归去来兮图》
李衍《四清图》——早期士大夫墨竹画的模式
《双松图》——技巧上的精到与构图上的突兀感
画竹专家李衍的写实立场——《双勾竹图》
从米点中抽绎出什么——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谈赏
《云横秀岭图》——高克恭的“返古”
《墨竹坡石图》——意象之竹与具象之竹
《人马图》——对古典模式的“清玩”
赵孟烦的独特性——《鹊华秋色图》
赵孟烦《红衣罗汉图》——精心构划的西域风味
《浴马图》——赵孟頫的细密功夫
墨戏与写生的完美统一——《二羊图》
《秀石疏林图》——一种观念的完整崛起
《松溪钓艇图》——看赵雍的线条心态
贵公子赵雍“挟弹游骑”
“窈窕吴娘”——谈赵雍的《采菱图》
集贤待制与院画工匠——赵雍的形象
《出圉图》——谈任仁发之奇
任仁发《二马图》——以写生作寓意画
绘画世家说陈琳
王振鹏《金明池龙舟图》杂说
曹知白“玩世之余”
树木写生而已——曹知白《寒林图》随想
仕途恭谨与放情丘壑——唐棣其人其画
缅怀宋风的唐棣《霜浦归渔图》
一个很难界定的画家——朱德润
一代大师与千古名作——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人自然画——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的三位一体
《丹崖玉树图》——典型的黄大痴形象
梅妻与山妻——吴镇的遗憾及其他
吴仲圭——文人画家的典型而不是文人画的典型
谈谈吴镇的墨竹与《竹谱》
寻找线条载体——为什么吴镇画中有那么多的渔父题材?
全面与精到的技巧——盛懋的《秋江待渡图》
与“逸笔草草”作对比的盛懋
盛懋《溪山清夏图》的写实意蕴
《安处斋图》与倪瓒的隐逸
倪瓒的《竹枝图卷》与“聊以写胸中逸气”
绝妙的折带皴——《渔庄秋霁图》
从《怪石丛篁图》谈倪瓒的字号众多
《紫芝山房图》——关于倪云林与释道的交往
倪云林的老来心态——《虞山林壑图》
山水画家眼中的花鸟画——《梧竹秀石图》
大师的老耄失意之作——倪云林《春山图》
附录:中国绘画年表(南宋-元末)
书摘插图
院画题款说李迪——《鸡雏图》
刘松年作画题款于石纹,曾经使我们大为感叹:题款史的发展到这位大名家手中是否会出现不幸的夭折?若不然,前此的林椿、扬补之、米友仁皆已题款如仪,何以刘松年如此拘谨狭隘?
但到了李迪,我们又感到了某种安慰。《雪树寒禽图》《鹰窥雉图》《鸡雏图》等均有小字款,倘以李迪长寿、横贯自宣和以来直到南渡高宗、孝宗、光宗各朝的艺术生涯来看,他的题款的风气,应该与刘松年也与林椿平行。这样看来,南渡初由米友仁推广起来的题款风气,还是有相当功绩,而我们也正是以此沾尽恩惠。比如对李迪,我们本来无法得悉他的生卒。至于生平,除了知道他待诏画院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内容。但现在却可以根据他本人的题款来推断大概:最早的年款是淳熙丁未,最晚的年款是庆元丁巳,相差十年,以庆元丁巳推之,再据《图绘宝鉴》记载他“宣和莅职画院”,于是我们才知道他长寿至九十有余。这就是题款所带来的便利。
不过,当时的题款似乎还是十分细微小气。比如李迪的题款即很小,与画不成比例,而且内容也一样,简单而缺乏文采,如下式:
淳熙丁未岁,李迪画。
庆元丙辰岁,李迪画。
庆元丁巳岁,李迪画。
以之与米友仁的“元晖墨戏”相比,实在令人失望。我想这可能是基于如下原因:一是当时画院中人不太注重,仅以画为主,题款只是附带记人标年而已。因此小而简单,体现出一种实用的痕迹。二是画院中人不如士大夫,翰墨雅逸,既有满腹诗书又有一笔书法,题款不敢过大,怕笔法太弱有损画面,佛头着粪,反为不美。同时也腹笥甚俭,没有什么妙句华辞。三是作画时一般也无逸兴横飞之意趣,工细的作画三矾九染,待到画完了,作题款是恭恭敬敬的完成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