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知荣辱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
作者: 赵涛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500000版次: 1页数: 288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9197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志向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诚信篇)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荀子
(恬淡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豁达篇)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于谦
(情趣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简朴篇)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谦和篇)
三人行,必有我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论语》
(仁爱篇)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廉洁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慎独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荣辱之道,认为只有知荣辱,才能有修养、懂修身。时代发展到今天,注重修身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对如何汲汲争先、求功立名的事情冥思苦想,却忽略了对自身品格的修炼做深入的思考。流传千载的经典历史故事,今天仍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千百年前的古人智慧,今天仍能赐予我们力量!
人们往往忽略对自身品格的修炼作深入的思考,而先人们的这些故事将不再让你局限在一种肤浅的生存状态之中,会让你的存在充满血肉和意义,也让你的灵魂更为高贵……
目录
志向篇
孔子周游列国
——不轻言放弃
勾践卧薪尝胆
——有志者,事竟成
彼可取而代之
——志向多大舞台就多大
陈平分肉
——贫贱不能移志
霍去病为国忘家
——胜不骄
马革裹尸还
——壮志未与年同老
探索日月星辰的人
——不为流言飞语所动
王充的特别图书馆
——淡泊名利,专心于学
曹操五十立大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玄奘天竺取经
——不畏险阻,迎难而上
谢客十年著一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欧阳修立志改文风
——敢于承受压力
苏洵焚稿奋发有为
——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徐霞客远游探险
——好男儿志在四方
“书巢”博览
——矢志不移
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
——学无止境
朱熹拜师求学
——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27年心血的结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舍弃王位著书
——舍弃功名利禄,专心于学术研究
不求富贵,立志学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士人
徐光启力传西学
——倾听自己的声音
吴敬梓矢志著《儒林外史》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渥巴锡回归祖国
——战斗到底,誓死为国
左宗棠收复伊犁
——下定决心,绝不动摇
尝拟雄心胜丈夫
——力排众议,坚定信念
诚信篇
董狐书史不隐
——尊重事实,坚守原則
季札挂剑践诺言
——遵守承诺,兑现诺言
石奢以身殉法
——奉公守法,廉洁公正
曾子杀猪立信
——言必信,行必果
魏文侯冒雨期猎
——信守约定
韩信千金报饭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宋弘不弃糟糠妻
——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
恬淡篇
豁达篇
情趣篇
简朴篇
谦和篇
仁爱篇
廉洁篇
慎独篇
书摘插图
志向篇
孔子周游列国
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长大以后。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牧场牲畜的“乘田”,这些都是很卑贱的职位,但是他仍旧做得很有成绩,受到鲁国权臣季孙氏的赏识。
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经衰微,诸侯之间专事征伐,天下礼崩乐坏。孔子看到这一切,决定用自己的思想和力量去改变这个世道,建设一个天下统一、充满仁爱的,用礼法维持的有序的社会。在他50岁的时候,他做了鲁国的中都宰,这使他有机会实施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任中都宰仅仅一年。就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四方的官吏都争相去向他学习。鲁国的国君了解到孔子的政绩,也升他做了大司寇,并代行国相的职务,参与治理国政。在孔子参与治理国政仅三个月后,鲁国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们不再哄抬物价,全国百姓恪守礼法,社会秩序安定。在此期间,孔子还为鲁国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他在齐、鲁两国国君会盟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使强大的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下令拆毁了鲁国三大权臣之中的季孙氏和叔孙氏的城池,使鲁国国君的地位得到了强化。虽然孔子参与国政的时间很短,但是他的救世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宣扬,而且成效显著。
这时,齐国看到鲁国越来越强大,害怕鲁国将来对自己不利,就向鲁国国君进献了大量的美女和歌伎。鲁国国君被美女和歌伎迷惑,从此无心朝政。孔子看到这些。觉得自己的理想在鲁国是无法实现了,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学生,打算到其他国家宣传自己的救世主张。希求得到诸侯的信任。
当时,各诸侯国几乎都是由权臣或大氏族执政,他们怕诸侯任用孔子,抢了自己的威风,因而都极力排斥他,有的人又怕别的国家任用孔子,对自己国家不利,于是也加害他。孔子到了卫国,就有人带着手持利刃的官兵来威胁和恐吓他;孔子到宋国讲学,宋国权臣派人来暗杀他;孔子到了楚国,得到楚昭王的赏识,赐给他封地七百里,却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对。孔子还几次受到围攻,差点送了性命。虽然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各国之间奔波,受尽了磨难,但是他始终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一刻也没有改变过。有一次,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到了两国大夫的围攻,他已经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的学生也因为疾病和饥饿都倒下了,孔子面对围攻依然弹瑟吟唱,没有一点沮丧泄气的样子。学生们看到老师身处逆境却仍旧乐观自若,都非常佩服他,他们说:“我们的老师理想高尚而远大,不为世人所理解,但是我们的老师仍然尽力去推行自己的理想,这是君子所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