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评金庸——影像金庸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陈墨 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322000版次: 1页数: 438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03216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对于影视创作界以外的读者,只要喜爱金庸小说或喜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这本书有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
内容简介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千个人就有对金庸小说的一千种不同理解。改编金庸作品,正是对金庸小说不同形式的诠释。你说你的金庸,我说我的金庸,各有所短,自然也会各有所长。
作者简介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目录
自序:关于“改编备忘录”
金庸小说与电影
一、金庸小说的高难度
二、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
三、金庸小说的影响与启示
30集电视连续剧《碧血剑》改编备忘录
一、主题研究
二、风格设计
三、情节与线索
四、改编原则
五、改编难点
六、改编要点
七、人物分析与提示
40集连续剧《神雕侠侣》改编备忘录(提纲)
一、主题层次与要点二、风格层次与要点
三、重要人物及其个性类型
四、武功打斗的想象和设计
五、需要讨论和处理的难题
六、人物关系与重要故事情节
七、逐回讨论
电影《神雕侠侣》改编备忘录
一、引言:改编金庸的难处
二、对《神雕侠侣》小说的理解和电影的设想
三、保留什么:原则与要点
四、删除什么:原则与要点
五、逐回题材初选与提示
六、三种初步构想及其分段建议
七、重要人物的性格及其相互关系
八、结语:对编剧和导演人选的建议
50集电视连续剧《鹿鼎记》改编备忘录
一、主题认知二、风格:幽默与卡通
三、结构分析
四、语言艺术
五、情节与疑问
六、人物与名册
附录一:《鹿鼎记》场景提要与说明
附录二:《倚天屠龙记》主要场景策划备忘录
后记
书摘插图
金庸小说与电影
我之所以要将金庸小说与电影列为一个专题来说,除了本人熟悉、喜爱金庸小说,也因为金庸小说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创作的最成功的典范,堪称中国侠文化史的高峰之作。
此外还有下列原因:
其一,金庸小说与武侠电影渊源较深,从20世纪50年代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开始被搬上银幕,此后不断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新的热潮,且还在持续发展,电视剧不算,仅是电影,据不完全统计,就有30部以上,超过金庸小说数量一倍多。不少作品被一改再改,不断推陈出新。
其二,金庸小说丰富了武侠文化史,对武侠电影的影响自然不仅是被改编而已,它的一些人物形象、武功招式、人物关系及行为细节,经常被其他的影片(非金庸小说改编的影片)所“借鉴”。
其三,金庸小说之所以不断地被改编成电影,一方面是因为电影很难达到小说的艺术境界,因而总难使人满意,所以下一时期又会有人来重拍——武侠电影史上的一些著名的导演,如粤语片的胡鹏、张瑛,国语片的张彻、鲍学礼、楚原、孙仲、牟敦芾、华山,以及徐克、程小东等人,都改编过金庸小说。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不同时期、不同个性的导演(包括编剧),对金庸小说有不同的读解方式,因而需要不断地重拍。就这一点而言,“小说与电影”的矛盾关系,在金庸小说与武侠电影的关系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理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