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谢雍君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0106208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有关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女性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本书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论析了《牡丹亭》所描述的经典阅读和自然感发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乎情止乎礼义”两种情爱实现方式,及其对明清女性可能产生的情感教育作用,从而揭示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文化内涵、功能特征、基本特色和社会意义。书后附有清康熙梦园刻本《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
作者简介
谢雍君,女,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戏曲研究》副主编,国家财政部课题《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主要从事元明清戏曲史论研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戏剧艺术》、《学术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汤显祖剧作审美论》、《昆曲与文人趣味》、《目连戏与明清女性教育》、《杜丽娘的情梦与明清女性情爱教育》等文章,著有《中国戏曲史》(1998,第二作者)、《昆曲与文人文化》(2005,第二作者)等。
目录
序
绪论
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艺术教育研究述要
二、明清戏曲与女性情感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四、《牡丹亭》女性情感教育的对象类型
第一章“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牡丹亭》的至情思想及其文化语境
二、明清文人对至情思想的评价与女性接受
三、明清女性的至情思想与情感教育
四、余论
第二章“为诗章,讲动情肠”——杜丽娘的经典阅读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明清女性的私塾教育与经典阅读
二、杜丽娘的经典阅读与情爱发生
三、明清女性的《牡丹亭》阅读与情感教育
四、余论
第三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的自然感发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古代女性的怀春伤春与自然感发
二、杜丽娘的自然感发与情爱发生
三、明清女性对自然感发与情感教育的思考
四、明清女性的自然感发号隋感教育
五、余论
第四章“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杜丽娘的感梦身亡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杜丽娘的感梦身亡与情爱实现
二、情梦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三、情死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四、余论
第五章“始若不正,卒归于正”——杜丽娘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杜丽娘的“发乎情”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二、杜丽娘的“因情感梦”与“从一而终”
三、杜丽娘的“止乎礼义”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四、余论
结语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特色与意义
一、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特色
二、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世问只有情难诉”——《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在传世的“玉茗堂四梦”里,最令汤显祖自己得意和骄傲的是《牡丹亭》,最受当时文坛青睐和赞誉的也是《牡丹亭》。《牡丹亭》问世以后,吕天成评价道:“杜丽娘事,果奇。而著意发挥怀春慕色之情,惊心动魄。”吕氏将批评中心集中在杜丽娘“怀春慕色之情”的“情”字上,可谓抓住了全剧的核心要旨,“情”字成为后世评价和衡量汤显祖《牡丹亭》创作成就的主要标签。因此,当我们探讨《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这一课题时,无法避开《牡丹亭》所蕴含的至情思想对女性的教育作用,这是《牡丹亭》女性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明清女性接受、传扬《牡丹亭》的思想渊源。
一、《牡丹亭》的至情思想及其文化语境
在中国戏曲史上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牡丹亭》备受世人关注,无疑与该剧渲染的“情”密切相关。汤显祖在《牡丹亭》里浓笔重墨地描写了情色,又不拘泥于情色,而是在情色里融入了形而上的思考,这就凝聚成为他极力提倡的至情思想。
《牡丹亭》第一出开场时,副末上场,一曲【蝶恋花】交代了全剧的主题思想: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