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创新(共三卷)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张仲礼,林甫生,朱根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2600000版次: 1页数: 共三册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451853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新。本书主要详尽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并不断探索发展着的,以及直至目前正在继续深入探索研究逐步完善的经济新学科、新方法和新的理论观点与新流派,还运用了国内外最新的资料。
二是全。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当代产生的28个经济新学科,690多种当代国内外经济管理的新方法,以及10个当代国外经济学新流派的新理论观点。
三是深。本书对每个学科、方法、流派的阐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其包括:它的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研究对象、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历史发展中和现代所起的作用,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以及社会的评价等内容。每篇约在5万字左右。
四是实用。本书按照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为我所用的原则,不仅阐述了国内外各种经济学的新理论、新学科、新方法、新流派,而且还具体阐述了各种学科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文字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掌握运用。
五是系统。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介绍了当代经济领域新的学科、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也是学习研究经济学理论和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读者难得的较系统的书卷资料。
目录
当代经济新学科
第一篇 生产力经济学
第一章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及其建立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创立和兴起
第三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四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产力因素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生产力因素新论
第二节 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
第三节 生产力的非实体性因素
第三章 生产力系统的构造及运行规律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的内部构造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 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第四章 生产力系统的合理组织
第一节 生产力结构的合理组织
第二节 生产力规模的优化
第三节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第四节 生产力的时序协调
第五节 生产力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第五章 生产力发展战略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和依据
第二节 生产力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和构成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战略纲要
第二篇 流通经济学
第一章 流通经济学的含义与意义
第一节 流通经济学的含义
第二节 流通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流通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流通理论产生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 流通理论研究的先驱者
第三节 日本“流通论”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对流通经济学的探索
第三章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流通的概念与功能
第一节 流通的含义、内容与构成
第二节 流通的功能
第五章 流通的经济规律
第一节 流通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第二节 流通的主要经济规律
第三节 流通经济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
第六章 流通的组织运行
……
第七章 流通的改革与理论创新
第三篇 消费经济学
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消费需要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消费结构的类型及变化规律
第四章 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和合理内容
第五章 消费方式的基本类型、决定因素与特点
第六章 国内外社会消费趋势
……
第四篇 收入分配经济学
第五篇 劳动经济学
第六篇 服务经济学
第七篇 信息经济学
第八篇 创意产业经济学
第九篇 人口经济学
第十篇 能源经济学
第十一篇 投资经济学
第十二篇 投入产出经济学
第十三篇 开放经济学
第十四篇 特区经济学
探索. 创新(第二卷)
探索. 创新(第三卷)
书摘插图
当代经济新学科
第一篇 生产力经济学
第一章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及其建立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经济学是一门以生产力为对象的新兴的经济科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因素、结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生产力作为社会科学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并据此而建立一门生产力经济学,有如下基本理由:
第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科学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范畴,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而生产从来就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社会生产总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也会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力并制约其发展。马克思正是科学地论证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才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列宁指出:“这种科学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例如从农奴制度中生长出资本主义。”可见,生产力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最基本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