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纳斯的世纪或他者的命运——“杭州列维纳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世界哲学 ,
作者: 杨大春等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52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9536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列维纳斯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通过融通思考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通过对传统认识论和存在论的批判,他为西方哲学提供了思考异质、差异、他性的重要路径,从而揭示了从伦理的维度重建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该论文集汇集了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以色利等国外著名列维纳斯研究专家及国内该领域几乎所有的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列维纳斯研究的最高、最全面的成就,对于掌握列维纳斯丰富多样的思想以及他与两希传统复杂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大春,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副主任,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著有《解构理论》(1994)、《沉沦与拯救:克尔凯戈尔精神哲学研究》(1995)、《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1998)、《感性的诗学:梅洛一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2005)、《杨大春讲梅洛-庞蒂》(2005)、《语言 身体 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2007)等。另出版译著5部,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一、现象学与形而上学
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接近现象学诸论题的一条后海德格尔式道路
圣洁性的哲学:阅读列维纳斯的几点笔记
评列维纳斯的伦理学
“死亡现象学”
列维纳斯与无限:一个草稿
瞬间是出离存在的关键:列维纳斯前期“感性-时间”现象学疏论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
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概念
存在论的形变和超越的面孔
二、主体或别一种主体
分裂的主体
现象学还是反现象学:列维纳斯主体观研究
列维纳斯论欲望
超一域(治外法权):外在于国家,外在于主体
代替的“主体”与以撒的“捆绑”:列维纳斯与《创世记》第22章的解读
对他人负责和碎裂的自我:列维纳斯、罗尔斯和公民身份
真实抑或虚构?——论脆弱之伦理
哲学与正义:列维纳斯的人类和平论
三、列维纳斯与现代哲学家
对海德格尔和列维纳斯的死亡概念的比较分析
永久和平:一个永远徘徊着的幽灵——与德里达一起思考列维纳斯与康德在和平观上的对立
论暴力:德里达、列维纳斯与本雅明
列维纳斯与近代政治哲学的批判
超越还是内在?——论列维纳斯与柏格森之间的根本差异以及殊途同归
“无世界的他者”与“无他者的世界”——深入解读《从存在到存在者》兼论列维纳斯与德勒兹的差异
脸的概念:从列维纳斯到马里翁
从他人/他者到伦理学:谈列维纳斯与萨特
四、列维纳斯与跨文化研究
与列维纳斯相遇
中国文化背景中的“无限”概念:从列维纳斯的“无限”概念说起
作为感受性的主体与怵惕恻隐之心,或列维纳斯与孟子
从文献走向生活
交流性的空间:列维纳斯与建筑
列维纳斯《欲望的欲望》读解:一个跨文化的解释学尝试
论列维纳斯对和平的外展:与庄子的一个比较研究
列维纳斯的意义理论与非西方文化
列维纳斯在中国
后记
书摘插图
一、现象学与形而上学
圣洁性的哲学:阅读列维纳斯的几点笔记
一、反思传统——质疑“存在”
本真性不在“存在的真理”之中。——列维纳斯
列维纳斯最初的思考,是针对西方哲学不容置疑的“存在”理论。在始源于希腊的西方哲学传统的内部,总是有一种对于“一”或“大全”的强烈欲求,从本质上讲,就是对“绝对存在”、“绝对的知”或“整体”(totalit色)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肯定:“西方哲学话语要求无所不包和最终的理解。它强制所有话语都在哲学面前接受检验。”列维纳斯认为,多少世纪以来,希腊式哲学就充满着对“一”的热切渴望,充满着对绝对的单一的追求,就不断地梦想能够回归这个近乎天国的“一“。哲学似乎在完成着一种超越多样性而达到同一的使命,也就是要与静止的绝对重合的渴望。这种超越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而是对“超越性的摧毁“。列维纳斯认为这样的哲学,如同它的本性,也如同它的问题,基本上在于正题化或概念化,哲学要求清除主体和对象、思者和被思者之间的差异。
而“一”为统治和归宿的思想,在列维纳斯看来总是和“存在的思想“密不可分的。亚里士多德,还有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派以来,总是以医疗康复的隐喻指引着哲学路线,都行的是存在论之道,往往忘记他人,或者把他人的关系附属于存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