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

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纪实文学,

作者: 新华社总编室编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470000版次: 1页数: 600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18459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约47万字,通过“第一时间,突进”“黄金时间,救援”“废墟上,生命的坚守”“无边大爱,人性的光辉”“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等6个部分的近百篇文章,让读者看到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政府,一个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守望相助、爱心涌动的国家,也让读者看到“新华精神”的薪火相传与不断弘扬,感受到“新华社记者”这五个字的分量。

打开这本书,第一节就是“第一时间,突进”,《向前采访,没有退路》《我们是一支“敢死队”》等让读者看到新华社记者的奋不顾身、义无反顾。随后,“黄金时间,救援”中的《追记在灾区的七天七夜》《灾难,刻骨铭心的人生课堂》等充分展示了新华社记者对灾区人民的情与爱。而阅读了“废墟上,生命的坚守”一节中的文章后,读者将充满对生命的感悟。

张开双臂用躯体呵护学生的教师谭千秋、用乳汁拯救脱险婴儿的女民警蒋晓娟……在“无边大爱,人性的光辉”部分,《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在废墟上创造希望》等向读者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人性的光辉、品格的崇高、精神的伟大。

《含着泪的笑》《天灾无情,大爱无疆》等,这是“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一节中的文章,在这里,记者始终把笔、镜头和话筒对准广大人民群众。

大灾,也是一次大考。这本书的最后一节“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向读者说明,考验面前,新华社记者交出的是一张合格答卷。

目录

第一时间,突进

难忘的瞬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掠影

温总理地震灾区照片背后的故事

四随总理赴灾区

向世界发出震后汶川的第一组照片

战斗在最前线的那些日子

向前采访,没有退路

“512”大地震:我们是记者我们在一线

地震后的二十四小时:夜闯北川

谎言、眼泪和抉择

在颤抖的大地上履行职责

映秀在哪里?

职业本能驱使我奔向灾区

“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

在震中灾区荡涤灵魂

感伤坚强责任

“早一点到达,多一分希望!”

我们是一支“敢死队”

大难之初的新华社记者

用生命和忠诚换来的感动

黄金时间,救援

国务院四川前指采访见闻录

敬畏生命

灾区南坝,留给我人生经历中最深刻的记忆

勇者无惧,川人不屈

生与死的人生洗礼

一个新闻女兵在地震报道中的熔炼

追记在灾区的七天七夜

震区八记

见证废墟上的大爱与坚韧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经受巨大洗礼

灾难,刻骨铭心的人生课堂

难忘汶川

难忘震区采访“最长的一天”

我的震后二十四小时

119小时的深刻记忆

大爱无国界

生命的悲歌与奇迹

废墟上,生命的坚守

用真情传播真相

奔赴阿坝

灾区十三日,难忘的人难忘的事

搜救生命与寻找英雄

在峥嵘岁月中感受悲壮与浪漫

我们别无选择

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排险与失事直升机搜救

狭路相逢勇者胜

重新领会生命的意义

鏖战唐家山堰塞湖的日子

亲历震区19座堰塞湖抢险全过程

见证唐家山堰塞湖除险奇迹

“范跑跑”跑了,“伍冲冲”们来了

敬礼,向着天空

亲历失事直升机搜救

一次超越生死极限的“战地”采访

难忘映秀的二十三小时

无边大爱,人性的光辉

川人何其不幸!川人何其不屈!!

每一天,都在感受坚强、认知英雄!

我所亲历的记忆的“黑匣子”

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

把这里的坚强和爱告诉世界

在废墟上创造希望

不作秀,要悲悯

像蝴蝶般,去寻找美丽

身处地震灾区的十七个日夜

废墟爱

废墟上的希望

“拨云见日”的感动

生存的意志

记录苦难,感受温情

灾难,是一所好的大学

在震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忘不了那些可爱、可敬、心疼的人

震撼,因为人的坚韧

废墟哨所上不变的坚守

发现灯塔的旅程

三度入川见证人间大爱

每一天,心都被感动着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一次不同寻常的相会

经历感动履行责任见证希望

灾区,HOPE,RISES!

震区二三事

生命的坚守与坚忍

今天是余生的第一天

天灾无情,大爱无疆

生命的希望,在这里喷薄而出

我在汶川映秀的二十四小时

地震一月后的记忆

我的北川情结

含着泪的笑

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

从抢险一线发回通讯社电视新闻

——新华社抗震救灾视频报道回顾

513—523:前指的十一个日日夜夜

——汶川大地震新华社前方报道指挥部工作手记

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

心,贴着汶川跳动

——抗震日记

我是记者我向前!

震撼下的思考忙碌中的探索

在灾难中,坚守我们的阵地

从一线到“前指”履行职责如

新华社抗震前指的电话记录

——新华社第三阶段抗震救灾报道的点滴见闻

震灾中的新华人,我为你骄傲!为你加油!

书摘插图

第一时间,突进

难忘的瞬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掠影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哀痛。5月16日至6月2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先后赶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重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和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还前往浙江、河北两省,实地考察救灾帐篷、过渡安置房生产情况。

作为随行记者,我有幸见证了胡锦涛总书记5次考察的全过程。情牵灾区,心系人民。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至今仍历历在目……

总书记的焦急

一幢摇摇欲倾的危楼前,胡锦涛总书记对正在忙碌的救援人员大声说:“下面还有被埋群众,时间十分紧迫,希望大家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把被困群众救出来!”

这是5月17日上午,在汶川县漩口镇供电所救援现场。总书记那动情的话语,那焦急的神情,让在场的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深感震撼。

漩口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山区小镇,是汶川受灾最重的3个乡镇之一。5月16日, 都江堰通往漩口的国道被艰难打通。17日一大早,总书记就乘坐越野车,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一路颠簸着赶往漩口。

崎岖狭窄的道路,一侧是如刃的峭壁,一侧是似渊的峡谷。滑坡的山体、滚落的巨石、断裂的路面、损坏的桥梁,使得40多公里的路程,竟让人艰苦跋涉了一个半小时。一下车,总书记就踩着瓦砾碎石,步履匆匆地来到供电所救援现场。“下面还有没有人?”一见救援人员,总书记就开口问。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立即召集部队、公安和当地负责同志,现场研究救援工作。

救人!争分夺秒救人!尽最大努力救人!——埋在废墟下的群众,让总书记揪心;一点点流逝的时间,更让他焦心。从北川到汶川,从彭州到什邡,在四川灾区的每一个搜救现场,总书记总要问:有没有专业救援队?有没有使用生命探测仪?有没有发现新的生命迹象?……

5月18日上午,什邡市蓥华镇一家化工企业的救援现场。得知救援人员前两天分别从废墟中救出一名生还者、废墟中可能还有幸存者时,总书记急切地对正在现场搜救的某部空降兵战士和来自河南的消防队员们说:“被困群众亟待我们去营救。同志们一定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抓紧时间抢救幸存者!”

说到这里,总书记声音微微颤抖。我们的心也跟着揪紧了……

总书记的命令

“救援部队是不是已经进入每一个村子?”——在四川灾区,胡锦涛总书记常常这样问部队和地方的同志。

当时,救援部队已经进入所有受灾乡镇,但由于道路中断等原因,仍有部分村庄未能进入。

5月18日上午,总书记在前往什邡市蓥华镇的路上,遇到了一些从深山区徒步出来报信的村民。这些来自蓥华镇石门洞村的村民反映,他们村地处偏远,灾情严重,但救援人员还没有到达。得知这个消息,总书记的心情十分沉重。

站在蓥华镇一处废墟上,总书记把部队和当地负责同志招呼到一起说:“正在什邡市救援的部队官兵要立即组织精干的小分队,由地方干部配合,带着必要的食品、饮用水和药品,轻装徒步前进,尽快抵达石门洞村施救!”

总书记又要求当地干部:“立即查一查,灾区还有多少村救援人员没有进去。与部队协调一下,赶紧派人;人手不够,我们协调!”

“现在是10点半。我给你们一个半小时,12点以前必须出发!”总书记指着腕上的手表,斩钉截铁地向部队和当地负责同志发出命令。

接到总书记的命令,部队和地方的同志立即行动。42分钟后,由某部官兵150人组成的先头部队和8名当地干部,分成3个小组,火速赶往石门洞村……

与此同时,遵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部队官兵火速向灾区偏远山村挺进。至5月19日,救灾部队派出的小分队已经抵达灾区40个重灾乡镇的405个村庄,全面实施拉网式搜救。

总书记的辅导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娇嫩的花蕾遭受劫难,让无数家庭为之心碎,也让胡锦涛总书记格外痛心。

——在北川中学野战医疗所里,总书记慈爱地把脸贴在3岁半的罗梦夕脸上,心疼地对这个在废墟中埋了3天、失去母亲的孩子说:“你从小就遭受了磨难!”“以后胡爷爷再来看你!”

——在什邡市受灾群众安置点,总书记把哭红眼睛的8岁男童搂在怀里,鼓励他:“从小就要学会坚强,不向困难低头!要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

——在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的帐篷学校,总书记拿起粉笔,一笔一画地在小黑板上写下16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然后,又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读。

这是让我难以忘怀的温情一幕——

6月1日下午,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一顶救灾帐篷内,总书记向受灾村民杨海德夫妇询问受灾情况。

杨海德上小学的儿子坐在矮桌前,正用铅笔在一张纸片上做数学题。在一道除法题前,孩子卡了壳。总书记站着看了一会,见他思考半天还是没有落笔,便弯下腰,低声提示:“四乘九得三十六,那三十六除以九是多少?”

孩子在纸上写出了答案,咧着嘴笑了。总书记按按他的肩,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孩子的父母笑了,随行的人们也笑了……

总书记的敬礼

对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小学教师张建明来说,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将永远铭刻在心。

这天下午,在部队官兵帮忙搭起的帐篷学校里,张建明正带着孩子们上课。烈日下的山村,不时传出琅琅的书声和稚嫩的歌声。

让张建明和同学们惊喜万分的是,正在村里察看灾情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了帐篷教室。更让张建明想不到的是,总书记提议和同学们一起,向他这个普通教师敬少先队队礼。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张建明正在给三年级学生上语文课。突然,教室猛烈晃动起来。地震了!张建明立即组织班上同学撤离,随即又冲进隔壁教室,拎着两名学生的衣领,领着另外17名孩子跑出了教室,巨大的土块狠狠砸在他的右脚跟上。第一波震动还没有完全平息,张建明又忍着剧痛、冒着余震的危险,闯进教室将孩子们的课本和书包抢了出来……

听说了张建明的事迹,总书记专门来看望这位英勇的人民教师。戴着孩子们系上的红领巾,总书记动情地对同学们说:“地震发生时,老师为了你们的安全,把你们紧紧地护在了一起。我们一起向老师敬个礼,好不好?”

“好!”

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总书记面向张老师,举起了右臂。全班同学面向张老师,举起了右臂……

做了31年教师的张建明,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热泪。他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右臂,向总书记、向同学们,敬少先队队礼……

总书记的凝望

这是催人泪下的无声凝望——

6月1日下午,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大门前的帐篷医院。正在这里看望受伤群众和医护人员的总书记,走进了骨外科帐篷。

45岁的许德惠正躺在病床上输液。地震中,她的家里遭了重灾,自己因为颈椎断裂一直无法说话。

总书记俯下身子,拉着她的手深情地说:“我是胡锦涛,来看你了。我知道,你们全家受了灾,遭受了损失,我们都很挂念你!”

听着总书记亲切的话语,许德惠哽咽着,轻轻地点头。

在向医生询问了许德惠的伤情和治疗情况后,总书记再次俯下身子,对她说:“现在不但国内专家来了,外国专家也来了,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帮你治伤。希望你坚强起来,配合医生治疗,将来还有希望,要保重自己!”

许德惠紧紧拉着总书记的手,嘴唇哆嗦着,挤出“谢谢”两个字。

许德惠的女儿已经成了泪人。总书记安慰她要坚强,好好照顾妈妈。总书记又低声对许德惠的姐姐说:“你们作为家人,也要想办法帮助她坚强起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许德惠的姐姐拉着总书记的手,两眼噙满泪水:“谢谢总书记!您来看望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让我们全家增强了信心!”

临行前,总书记再次俯下身子,轻轻拍着许德惠的手臂,无声地凝望着她。许德惠也望着总书记,千言万语化作两行热泪……

总书记的“军令状”

“今天,我既是来看望大家,也是来给大家下军令状的。你们必须按时完成过渡安置房的安装任务,而且必须完成好,让受灾群众尽快搬入‘新家’!”

5月25日上午11时许,在河北廊坊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胡锦涛总书记为即将奔赴灾区安装过渡安置房的突击队员们壮行。握着突击队员们的手,总书记下了“军令状”。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关系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局,是总书记特别关注的问题。

5月16日下午,总书记来到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地震发生后,这里成了受灾群众安置点,到16日已安置了1万多名受灾群众。体育场上搭满了帐篷、简易棚,到处人声鼎沸。只有10多平方米的帐篷,有的要挤进好几户人。

“这么多人挤在体育场,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发生疫情怎么办?而且马上就到夏天了,雨季也到了,怎么把受灾群众安置好?一定要抓紧部署。”总书记忧心忡忡。

从灾区反映上来的情况,也让总书记难以释怀——

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损坏,灾区共有1200多万受灾群众需要临时住所。几天后,这一数字上升到1400多万。而截至5月21日,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只有40多万顶……

灾区急需救灾帐篷!灾区急需过渡安置房!

灾情如火,刻不容缓。5月22日,在救灾帐篷生产最紧急的时刻,总书记赶赴帐篷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省,实地考察帐篷生产情况。

3天后,总书记又来到河北省廊坊市救灾过渡安置房生产企业,走进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叮嘱企业负责人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力争提前完成任务,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在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从供货到生产,从运输到安装,各个环节紧张、高效地运转起来。截至6月29日,全国各地已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157万多顶,各地生产的大批过渡安置房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孙承斌,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从事中央政治新闻报道,现任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参与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香港和澳门回归、神舟飞船升天等一系列重大报道,多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2006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曾获“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温总理地震灾区照片背后的故事

急赴灾区

2008年5月12日。

一个黑色的日子,注定将写入中华民族的灾难史册。

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

15时50分,我和文字记者李斌接到紧急采访通知,16点半前必须赶到西郊机场。温家宝总理决定立即赶赴四川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中午,总理刚刚从河南农村考察回来。

16时40分,专机起飞。机舱内气氛紧张。总理坐在桌前,表情严肃透着焦急。他摊开一张四川省地图和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抗震救灾的部署。总理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他一直眉头紧蹙,但语气镇定。以总理为总指挥,下设8个工作组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飞机上宣布成立。

开完会,总理一个人又研究起地图。我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王威留了下来,总理看见我们还没走,就对我们说道:“你们可能得跟我待几天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今晚我就在灾区。”

总理说:“下午两点多,我坐在办公室里,突然感觉晃动,我起初还以为是我血压高了。但我很快看到了报告。我马上给刘奇葆打电话。他说他正赶往灾区。等我再给他打电话时,就打不通了。”说完,总理向舷窗外看去。过了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来,看着我们说:“我要发表一个电视讲话,让大家不要恐慌。下了飞机,就要播出去。”

19时10分,专机抵达成都太平寺机场。冒着余震,总理乘车向震中汶川县进发。

20时30分左右,车队抵达都江堰。此地距离汶川还有50多公里。前方来报,因道路全线塌方,交通已经中断。

天色漆黑,飘着毛毛细雨。总理下了车,径直走进在路边临时搭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很简陋,几根电线杆之间拉起一块彩条塑料编织布,从远处看很像路边卖西瓜的棚子。一辆临时开来的发电车为指挥部提供了紧急照明。总理坐下后,工作人员在总理面前把地图摊开。灯光亮度明显不够,总理看地图和翻阅文件时,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打着手电筒。风很大,地图不时被掀起,有人拿了几瓶矿泉水压在上面。先期抵达的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打开一个笔记本电脑向总理汇报灾情。几位来自解放军和武警的将军站在总理身后,不时地向总理补充介绍一些情况。就在总理听汇报的过程中,又地震了。我站在那里,感觉地下在动,桌子也在晃。总理还在那里继续听着汇报。向遇难孩子三鞠躬。

22时许,冒着细雨,温总理来到都江堰市受灾严重的中医医院查看灾情。一幢5层高的楼房已全部垮塌,一百多名病人和医护人员被埋在了废墟下,武警官兵正在进行紧张救援。当听说废墟上面的水泥板的缝隙里还能听见人的声音传出来,总理从工作人员手里拿过一个扩音器,就向废墟上爬去。

此时,余震不断,重型起重机正在作业,废墟上断残的墙体随时可能进一步坍塌滑落下来。随行警卫都很担心,试图劝阻,但总理仍然执意要爬上去。有警卫赶紧拿来一个救援头盔给总理戴上。

我拿着相机从旁边快速爬上废墟里的一段断墙,明显感到脚下的颤动。

总理艰难地越过一个倾斜的水泥柱,拿着扩音器凑近缝隙向埋在里面的人喊话:“我是温家宝,救援人员正在抢救,大家一定要坚持住,一定会把你们救出来的!”

接着,温总理又驱车赶到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学校一栋六层高的教学楼除了两边楼梯间以外,已经全部垮塌。横七竖八的水泥板、水泥柱和裸露的钢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瓦砾堆。一块门板上清晰可见斑斑点点的血迹。有学生的作业本零落在废墟上,在风中轻轻翻动。地震发生时,大约900名初二初三的学生正在上课。有人看见,一个遇难的孩子被从废墟里抬出来时,手里还拿着课本,书“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总理眼含泪花,神情悲伤。他走在废墟上,突然感觉脚下踩着了什么软的东西,是一只白色耐克运动鞋,总理弯腰捡了起来。往前走了一步,又看见一个黑色的书包,上面有大白兔的卡通图案,他又弯腰慢慢捡了起来——我拍下了这个瞬间。总理后来说,这张照片拍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望着手中的书包和鞋子,总理的嘴角颤动,半晌说不出话来。经常跟随总理采访的记者们都知道,总理喜欢课堂,喜欢学生,每次到学校考察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而此时,看见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被埋在废墟,他悲痛不已。

学校操场上聚集了一群学生的家长,失声痛哭。总理强压着悲痛,紧紧握着他们的手说,我知道地震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人命关天,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难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有一个我们也不放弃。专业化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到了成都,正在向灾区赶来。

操场上摆了几十具学生的遗体,用旧床单遮盖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总理缓缓走过来,忍着悲痛,用哽咽的声音说:“我给这些遇难的孩子们三鞠躬。”他深深地低下头、弯下腰、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操场上哭声一片,撕心裂肺。

我曾见过很多血腥惨烈的场面。在常驻中东的那几年里,我拍摄过乍得骚乱,巴以冲突,耶路撒冷装满炸药的汽车爆炸后烧得面目狰狞的尸体,土耳其大地震后大规模掩埋遇难者……回到国内和平安宁的环境,我又重新从事中央新闻的采访,自认为以后不会再碰到那样的场景了。然而今天晚上,惨烈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而且,躺在我脚下的是我的同胞,他们都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几小时前,他们还是那么鲜活的生命。一朵朵的生命之花瞬间凋谢,带给我巨大的心灵震动,让我感到惋惜、悲哀和无奈。

眼泪不知不觉在我脸颊上滑落。昏黄的应急灯下,我转头向那栋倒塌的教学楼望去,恍惚间,仿佛死神的阴影在废墟上飘忽游荡——

饶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吧。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

夜宿中巴车

23时45分,总理回到指挥部,再次召集会议,部署救灾工作。会议间隙,身边工作人员把饼干和火腿肠递给总理,总理摆了摆手。那天晚上,总理没有吃饭。

会议一直开到13日凌晨1点多,总理回到车上。他拒绝了省里的同志让他回成都休息的建议。他说他不会离开灾区。他今晚就住在车上。工作人员临时找来了两床军被。……

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

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

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