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党政读物,
作者: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编写组 编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1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1846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目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央决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绪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3.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4.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5.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7.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什么?
8.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9.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0.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
1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12.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3.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一章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15. 怎样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17.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18. 为什么说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20.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观?
21.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22. 为什么说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
23. 为什么说坚持发展要依靠人民?
24. 为什么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5. 为什么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6. 怎样坚持全面发展?
27. 为什么要坚持协调发展?
28. 为什么说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
29.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四章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0.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31. 为什么统筹兼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32. “八个统筹”的内涵是什么?
33. 为什么说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34. 全面落实统筹兼顾的要求是什么?
35.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36.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快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37.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和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第五章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8.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9. 为什么说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40. 为什么说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
41. 怎样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3.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4. 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特征?
4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六章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46. 为什么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7.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48. 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9. 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
50. 如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51. 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提高科学性、增强协调性?
52. 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4.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55. 怎样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56. 为什么说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第八章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7. 为什么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8. 怎样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9.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0. 怎样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61.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第九章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2. 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63.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4. 怎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65. 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第十章 维护香港、澳门繁荣。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6. 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67. 如何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68. 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作出哪些努力?
第十一章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69. 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70. 为什么说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兰和不懈追求?
71. 为什么说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72. 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3. 为什么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
74. 为什么说“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75. 为什么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76. 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三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77. 为什么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78. 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79. 如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80.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81. 为什么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
第十四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82. 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83. 为什么说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84. 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85. 中央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86.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五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7.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8. 为什么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89. 为什么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90.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哪些举措?
9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哪些举措?
第十六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92. 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93. 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94.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95.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96. 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7. 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第十七章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98. 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99. 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100. 如何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附录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班教学计划
附录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阅读书目
附录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考试试题
书摘插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人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凋,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中央决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通过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承担试点任务的省部级单位为江苏省、江西省、四川省和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管企业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管高校为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中央金融机构为中国建设银行;市级和县级单位为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和鹿泉市、霸州市,广东省惠州市、东莞市和佛山市南海区、清新县,甘肃省平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华亭县、永昌县。
2月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要求,研究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要牢牢把握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坚定性,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牢牢把握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各试点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试点工作,努力做到抓学习实践、促科学发展,促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会议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主持。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试点省的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试点部的主要负责同志;试点市(州)和县(区)所在省的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试点市(州)和县(区)的党委书记,试点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中管高校的党委(党组)书记出席会议。部分试点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
深入基层听意见统一认识解难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从2月下旬启动,到目前为止,23个试点单位工作已全面展开,正扎实推进。
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各试点单位将大体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四个阶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承担试点任务的中央部门和省级机关,抓住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一重点目标,开展学习调研。中央组织部派出多个调研组,深入河北、山东、北京、浙江等8省市,就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综合考评试行办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多方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疑难问题和现实问题。江苏省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干部考核体系、财税分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开展调研,每位省级领导都要承担相应课题。江西省围绕科学发展列出近40个课题,由省级党员干部领题调研,并组织力量专题研究活动中要回答解决好的主要问题。四川省省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承担试点任务的中管企业、中管高校和中央金融机构,也都结合各自的工作性质和承担的职责,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方式方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通过问卷调查,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共收集书面意见和建议1190条。上海宝钢集团在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深入调研,征求意见。浙江大学在学习调研中,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落实改进措施。中国建设银行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找出要重点抓好的三个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承担试点任务的市县级以下单位,着眼于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出解决办法。河北、广东、甘肃三省都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协调指导本省承担试点任务的市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李源潮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搞好分析检查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召开会议,回顾总结试点工作前一阶段情况,研究部署第二阶段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会议并讲话。要求各试点单位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深入查找问题和主客观原因,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把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扎实
引向深入。
在领导小组会议上,五个试点单位代表交流了经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结合各自到联系点调研情况对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出了建议。大家认为,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试点工作明确了方向。各试点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创新举措、积极推进,整个试点工作开局良好。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二是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确定试点目标;三是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解放思想的讨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加深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认识;四是紧密联系发展实际,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以务实的作风抓学习促发展。
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要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具体地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检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客观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领导班子的分析报告,既要总结过去又要谋划长远,重在今后的科学发展。要认真组织好请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报告的工作,充分尊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保证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李源潮指出,要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抓好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工作。要抓学习实践、促科学发展,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推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顾问和各试点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绪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迄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传承关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科学定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新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新阶段的思想成果和理论标志。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这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对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切实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防治非典和抗击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巩固了奋发向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把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加以进一步集中、概括和升华,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以说,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