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女努力记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名著少儿读本,
作者: 刘云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82印刷时间: 2008/10/02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9014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孤女蓓琳在父母双亡之后,独自一人踏上回乡寻亲之路,在父亲的故乡,她见到了未曾谋面的祖父,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逆境之后,最终与祖父,过上幸福生活。
目录
第一部分
蓓琳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悲惨的旅途
遇上好心的娜鲁克
第二部分
劳丝利的帮助
工厂来的新女工
蓓琳的小天地
第三部分
宾道夫先生的小秘书
知心朋友
搬家
蓓琳的善举
第四部分
祖孙相认
见到孙女的模样
为祖父的生日祝福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蓓琳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这是六月的一个傍晚,巴黎的街市上车来人往,异常喧闹。在一条通往郊外的石板路上,一辆破旧的篷车摇晃着引起人们的注意。
拉车的是一头驴子,皮毛有些黯淡,个头也显得有些单薄,但是却表现得很精神、很有干劲的样子。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女孩子坐在篷车的前头,驾驶着这一辆驴车。小姑娘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裙,脚上的鞋子也是洗褪了色,有的地方还破了,只不过她的神情还是蛮讨人喜欢的。
谁也不知道这辆篷车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驾车的少女并不理会行人的好奇的眼光,她一路走,一路四处张望。
渐渐地,在车子行驶的路径上人越来越少,大片的田野越来越多。小姑娘看着四周的野花竞相开放,不禁有些高兴,心想,也许很快就到了吧!
想着,想着,她就俯着身子,将头靠在了驴子的身上,用手抚摸着驴子,亲热地说:
“伯利卡,伯利卡,我们就要到了,你也累了好些天了,真该让你好好休息休息。”
驴车继续前进,现在已经进入了一望无垠的原野,举目眺望,四处已经没有低矮的茅房或者小农庄了,只是远处隐隐约约有一排旅馆模样的楼房。
“那一定就是吧。”小姑娘自言自语道,而后不由自主地拉了拉驴缰绳,“伯利卡,加把劲,我们就到了。”
如果说那样的楼房也算是旅馆的话,那实在也太破太寒酸了。年久失修的门早已经掉光了漆,很多窗子的玻璃已经破了,留下锈迹斑斑的铁窗格子,整座小楼看上去就像是要倒塌了一般,有点儿不自然地歪着。
小姑娘把篷车停在路边,拍拍驴子的脑袋,似乎说了句什么,就往小楼走去。
“请问这里的主人是萨尔得先生吗?”
“你是谁?有什么事?”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一会儿便走出一位花白头发、络腮胡子的老头。小女孩注意到老头的手臂断了一只,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很有礼貌地说:
“别人告诉我,在这一带,有一位萨尔得先生愿意让旅客寄宿,我打算在这里停留几天。”
“我就是萨尔得……寄宿可以,不过,你有钱吗?”
“有……要多少钱?”小姑娘说这话时,表情有些迟疑,还抬头看了看萨尔得。
“篷车六个铜币一天,驴子三个铜币。”
“那我的车子可以在附近吃草吗?”
“可以,随便吃,没关系。”
小姑娘听了很高兴,从口袋里掏出了碎钱,数了九个铜币递给了萨尔得。
“这是九个铜币,是我们今晚的租金。”
“你们,你们是几个人?”萨尔得觉得有点儿奇怪。
“就是我妈妈和我,两个人。”
“那你妈妈呢?怎么是你来租房呢?”
“我妈妈在篷车里躺着,她生病了。”
“生病?什么病?我这里可不是医院呀。”
“哦,也不是什么病,只是我们走了太远的路,我妈妈身体虚弱,有些累而已,不是什么大病。”小姑娘连忙解释道,“萨尔得先生,您请放心,我们只是暂时停留一下。”
萨尔得老头并不多加理会,指着门前的一截木桩对小姑娘说:
“你把车子停到一边,驴子就拴在那里吧。”
小姑娘道过谢,按照萨尔得的话去做了。拴驴子的时候,她顺便抓了一把瞿麦,喂了一下驴子。做完了这些事,她就跑到篷车边,掀开了篷车的帘子,探头进去说:
“妈妈,我都准备好了,今晚我们就可以住在这了。”
妈妈睁开疲惫的双眼看了一下女儿,说:“那真好!蓓琳,你也累了,休息一下吧。”
“没事,我不累。妈妈,你躺好,我去弄点水来,擦擦车子。”蓓琳乖巧地朝妈妈作了一个笑脸,转身提水去了。
这相依为命的母女俩,长得极为相似,白皙的皮肤,姣好的面容,尤其是那双眼睛,明亮清澈,若不是因为贫穷,衣着简陋,一定会是两位气质高雅的夫人和小姐。
那她们又怎么会沦落到巴黎郊外这样一个小旅店呢?
说来话长,这个叫蓓琳的小女孩的爸爸,其实是一位富家公子,因为当初与家人争吵而离家。后来在印度遇见了蓓琳的母亲,生下了蓓琳。原本他们一直在印度过着相对稳定的平民生活。可是两三年前,蓓琳母亲家破产了,家里的生意也做不了,蓓琳的父亲只好操起他的特长——摄影,靠给别人照相维持生活。
这两三年,他们走了许多国家,那辆篷车从崭新变成了现在的破烂不堪,原先的色彩经过风吹日晒、风雨的侵蚀已经变成了灰暗色,篷布也开始破了,还有那头叫“伯利卡”的小驴子也是他们一路上的好伙伴。这一路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意大利、希腊、法国、德国……“伯利卡”就是他们行至希腊时买下的。
若不是半年前,父亲在途中染上一场急病,死在途中,母亲因为旅途劳累再加上伤心过度而病倒,他们可能会继续这种游历的生活。
现在,剩下母女俩,她们只好遵照父亲的遗愿,尽快地回到父亲的故乡。所以蓓琳挑起了家庭的重任,用篷车载着生病的妈妈,一路来到了巴黎。她们要去的地方距巴黎还有一段不短的路途。
这时,蓓琳已经打了一桶水过来了,她小心地爬上车子,将桶放在篷车前,又拧了一块布,然后爬进篷车仔细地擦了起来。
看着女儿瘦弱的身子,蓓琳的母亲心疼地说:
“好孩子,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妈妈,我没事,你在一边躺好。”
“嗨,我们终于到巴黎了。”妈妈的声音有些伤感。
“对呀,我们就要到爸爸的故乡了。”蓓琳的语气里充满了兴奋。不过,很快她又有些黯然神伤。
蓓琳又想起了爸爸,要是爸爸还在,能和她们一起来那该多好啊。可现在……想到这,蓓琳的眼睛湿润了。
“不行,我得打起精神、妈妈已经生病了,我不能让她操更多的心。”蓓琳很快就把感伤的念头压下去,在心底里给自己鼓劲。
擦好篷车,她又取出了车头一角的炉具,这套简单的炉具也是陪伴她们多年了。每当他们的车子行到没有村落的地方,他们就自己简单地煮些吃的。
今天,蓓琳又像往常一样架起了小炉子,淘了一些米用一个小铝锅熬稀饭了。
伯利卡休息了一下,也吃了些瞿麦,现在正舒舒服服地躺在一边看着蓓琳做事呢。它一会儿甩甩尾巴,一会儿竖起两只耳朵似乎在倾听什么,一副很惬意的样子,它大概还没有意识到旅途的艰难吧。
很快,稀饭就煮好了,蓓琳先盛了一碗端给妈妈,妈妈似乎一点胃口也没有,为难地看了看蓓琳,又看了看稀饭。
“妈妈,你吃一点吧,这样才有力气。”
“好,我吃一点,我吃一点。”妈妈很勉强地拿起调羹,舀了一勺饭,吃力地吞下去。
蓓琳关切地看着妈妈,可是妈妈的表情看起来似乎再也吞不下第二口了。妈妈摇了摇头,对蓓琳说:
“蓓琳,你煮得很好!妈妈实在有些累,我吃不下去……你自己先吃吧……我先休息一会儿,也许醒过来胃口就会好些,到时候我多吃一些……来,乖,你自己先去吃吧。”
妈妈一边说着,一边躺了下去,慢慢合上眼睛,她的脸色憔悴极了,蓓琳看了真伤心。她也没有心情吃东西了,但是为了照顾母亲,她得有精神,有体力。所以,妈妈在一旁休息,她一边给自己鼓励,一边喝下了一碗稀饭。
晚上,蓓琳给伯利卡添了些草料,又安顿好母亲,自己也抵挡不住困倦,一倒头,在母亲身边睡着了。
夜里,妈妈突然发起了高烧,头晕目眩的蓓琳被妈妈的呻吟声给惊醒。她不敢再睡了,睁着双眼守在妈妈身边一直熬到了天亮。
清早,天才蒙蒙亮,一夜迷糊的妈妈也有些清醒了。蓓琳伏在妈妈身边轻轻地说:
“妈妈,我去请一位大夫给您看病吧,你的病不能再拖了,现在我们在巴黎可以请到好医生的。”
妈妈歪着头看着蓓琳,深深叹了一口气说:“孩子,我们的钱恐怕不够用啊。”
“没关系,妈妈,我们身边还有几个法郎,再说……再说,我们可以把照相机、车子什么的卖掉,换一些钱。甚至……还可以卖掉伯利卡。”蓓琳很努力地说完了她的想法,要知道卖这些家当她是多么不愿意,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再没有其他办法了。
“可是,蓓琳,没有了车子,往后的路怎么走?”
“妈妈,你的病要紧,不看医生怎么行呢?”
“蓓琳,那架相机可是你爸爸生前的惟一遗物,你怎么舍得?还有伯利卡……它已经是我们的伙伴了……你忍 心吗?”
妈妈的声音很轻很慢,已经有些哽咽了,蓓琳也同样是热泪盈眶。要说跟伯利卡分开,蓓琳是真舍不得,可是如果不卖掉伯利卡,哪有钱给妈妈看病呢?
蓓琳深深吸了一口气,擦了擦快要流下的眼泪,说:“妈妈,您不要太难过了,所有的事情,我都会处理好。’您现在好好休息,我去请医生来。”
说完,她起身掀开了篷车帘布,爬下了车子。拴在木桩上的伯利卡一大早也醒来了,他正悠闲地绕着木桩走来走去,还不时摇摇脑袋、甩甩尾巴。
看到小主人起床,伯利卡高兴地嘶叫了一声,像是在问候小主人。
“噢,伯利卡,你好吗?”
蓓琳打起精神走到伯利卡身边,爱抚地摸着它的背,伯利卡也亲昵地靠着蓓琳,撒娇似地在她身旁蹭来蹭去。
越是这样,蓓琳的心里越难过。伯利卡已经陪伴他们一家人很久了,它看着蓓琳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忠心耿耿地为他们服务。现在竟然要把它卖了,蓓琳觉得自己真狠心。
“伯利卡,不要怪我,我也舍不得离开你……”
蓓琳一边说着,一边又哭了,她紧紧地搂住伯利卡的脖子,好像一松手它就会变没了一样。
过了一会儿,蓓琳看到昨天那个萨尔得先生从破屋子里走了出来,提着一个小桶正往水井那边走去。她连忙擦干了眼泪也跟了过去。
“早安!萨尔得先生!”蓓琳礼貌地向老人家问好,“我帮您吧。”
说着,蓓琳接过水桶,帮助萨尔得先生打了一桶水。
“谢谢你,小姑娘,这么早就起床了?”满脸笑容的萨尔得,今天看起来可比昨天和蔼多了。
“萨尔得先生,我想请问您,这附近有医生吗?”
“医生?你找医生干什么?是你妈妈生病了吗?”
“是啊,昨天夜里,妈妈突然发了高烧,到现在都还没退,我想还是请个医生来看看比较好。”
“在这附近的一所教堂的隔壁就有一家诊所,那里的医生听说还不错呢。”萨尔得先生想了想又问,“你有钱吗?大概要四十个铜币吧。”
蓓琳轻轻地点了点头,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还好只是四十铜币,再多些可就难办了。
“萨尔得先生,我还有一件事要请您帮忙……”蓓琳说了一半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要我帮忙,我可不是医生,怎么帮你?”
“是,是这样的……我们还需要一些钱……我想卖掉我的车子和相机,还有,还有那匹驴子也可以卖掉,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卖,有没有人肯买?”
“卖车子?你们母女俩住哪儿?”
“我想请大夫给我母亲看看病,只要稍微好些,我们就坐火车离开这里,不用花很长时间的。”
“是这样啊。”萨尔得皱起了眉头,用仅有的一只手抓了抓花白的头发,他想了很久,最后才说:
“那好吧,反正我是收购废旧商品的,你的车子和相机就卖给我吧……至于驴子嘛,那得等到星期三拉到牲畜市场上去卖。”
蓓琳听了萨尔得先生的安排,连声向他道谢,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找到了车子和相机的买主,真希望萨尔得老先生能出个好价钱,这样说不定连伯利卡也不用卖了呢。
可是,看过了相机和车子之后,萨尔得愿意出的价钱,让蓓琳留下伯利卡的愿望成为泡影。
“萨尔得先生,能不能再多些呢?十五个法郎实在太少了。”
“不能再多了,小姑娘。我是看你们母女俩可怜我才出这么高的价钱,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根本没用。”他一边说着,一边拿着小木条在篷车的四周敲敲打打,“你看,这车子这么破,轮子、车轴有的地方都锈了。而且车身这么不结实,这根本派不上用场。”
萨尔得先生的脸上流露出一副很不屑的表情。蓓琳很怕他又变卦,但十五个法郎实在太少了。
这一老一小又谈了很久,最后,富有同情心的萨尔得先生还是作出了让步。他同意再加两个法郎,同时免去母女俩这几天的住宿费,还可以借一间空屋子给她们住。
说是一间空屋,其实就是萨尔得先生收购物品的杂物间。里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废旧物品,什么破布卷、各种各样的铁块、铁皮、各种器皿……只有屋角一块地方稍稍可以落脚。
屋子里散发着难闻的臭味,蓓琳费了好大劲才将杂物间清理出一块空地,容得下她和妈妈睡觉之用,按现在的情形,只能艰苦些了。
为了让屋子多少有些舒服,蓓琳还从废品堆中捡出一个破旧得不太厉害的瓶子,清洗干净,然后跑到门外的野地里,采了一束野花插在里面,这样摆在窗台上,屋子就有点儿生气了。
收拾好房间,蓓琳连忙将母亲从车子上扶了下来,把她搀扶进屋。然后,她告诉妈妈先在这里休息,她去请医生。
安顿好妈妈,蓓琳便快步跑出门。按照萨尔得先生所指的方向,她很快就看到了教堂,也找到了教堂边上的那间诊所。
接待蓓琳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微微有点儿胖的医生。他听完蓓琳的讲述,并没有马上回话,而是将蓓琳前前后后看了足足十几秒钟。
蓓琳的心里可着急了,她害怕医生不愿出诊,连忙说:“医生,请您辛苦一趟,我可以先付您诊费。”
医生迟疑了一下,说:“那好吧,六十个铜币。”
“六十个铜币?”蓓琳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萨尔得先生不是说四十个铜币就够了吗?怎么要这么多。可是,妈妈的身体要紧,六十个就六十个吧。
蓓琳在脑袋里迅速地转了一下念头,就从口袋里掏出了钱,放在医生的面前。
“你先回去吧,再过十五分钟,我就会到你那里去。”
“谢谢您,医生!”
她向医生一鞠躬,转身飞快地跑了回去。妈妈还在小屋子里躺着,蓓琳用手摸了摸妈妈的头,又摸了摸自己的头,妈妈的烧还没退,幸好医生就快来了。
“妈妈,你放心,我已经请了医生了,他十五分钟后就会过来。你的病一定会好的,我们一定可以一块儿回到爸爸的故乡的。”
妈妈困难地睁开眼睛,挤出一个笑容,朝女儿点了点头。她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可是她真不忍心打击女儿。
女儿为她做了这么多事,就是要和她一块儿回到丈夫的故乡,她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好起来。
果然,十几分钟后,医生坐着马车来了。在那间堆满了杂物的破房子里,医生很负责地帮蓓琳的妈妈做了检查。
“夫人,您的病情需要住院。”医生的表情很严肃,一副不容置否的样子。
“住院?”母女俩都吃惊地张大嘴叫了起来。
住院是要花一大笔钱的,现在母女俩去哪里找钱呀?
妈妈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道:“住院?为什么要住院呢?”
“夫人,住院了,您的病情才可以随时得到关照和诊断。”医生的表情还是那么严肃。
蓓琳没有说话,她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只是为难地看着医生,希望他有其他的办法。
大家就这么沉默了几分钟。医生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又看了看这对贫困的母女俩,清了清嗓子说: “要不这样吧。你们实在不愿意住院,我就开个药方留下来吧,你们自己到药店里去配药。不过,病人的身体太虚弱了,要增加营养,多吃一些鸡蛋、牛奶什么的。”
医生写好药方就要离开了,蓓琳谢着将医生送出了小屋。
她不敢再耽搁了,医生走后,她数了数15袋里的钱,又跑了出去。药房的伙计看到衣裳破旧、气喘吁吁的蓓琳,第一句问话是:“你有没有带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