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徐国庆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2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7632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中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展开,主要在概念与原理层面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可以说,本书在首创性和实用性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适用于广大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学校、职业与课程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
一、课程的涵义
二、课程涵义的演进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四、课程的基本构件
第二节课程精神与课程思维
一、课程精神
二、课程思维
第三节职业的课程意义
一、学术体系与工作体系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
第二章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古代学徒制中的课程论基因
一、学徒制的历史
二、学徒制的教育过程
三、学徒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基因
第二节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一、俄罗斯制
二、MES课程理论
三、CBE课程理论
四、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第三节工作本位学习的理论
一、工作本位学习的内涵
二、工作本位学习发展概况
三、工作本位学习的价值与缺陷
第三章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论与职业论
第一节学科论与职业论论争的形态
一、基于数量的早期论争形态
二、基于“逻辑”的当前论争形态
第二节学科论的当代思想基础及解构
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理论与学科论
二、终身教育理论与学科论
三、认知理论与学科论
第三节职业论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知识的性质与职业论
二、职业能力的本质与职业论
三、职业能力的形成机制与职业论
四、知识的建构式学习与职业论
第四章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通论与专业论
第一节普通论与专业论
一、什么是普通论
二、什么是专业论
第二节当前的困境与选择
一、这是一个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
二、专业化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
三、普通化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目标
第三节通过专业化达成普通化目标
一、杜威的方案
二、非专业性普通化目标的达成
三、专业性普通化目标的达成
第五章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论与实用论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第七章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原理
第八章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学校、职业与课程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是紧密互动的两个领域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领域,但课程与教学又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学一些课程理论,至少对其所承担的课程的设计思想应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否则就只能是教教材,沦为教书匠。分析教师的教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许多教师尽管对教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其教学过程的形态并无实质性改变,这说明只在具体方法上努力,而不深入理解课程,是难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的。优秀的教师必然是对课程有着精深研究的教师。
同样,课程理论研究者与开发者也应当深入了解教学过程,最好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课程是服务于教学需要的,许多课程改革便是源于实施新教学模式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中,是先有了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然后刺激了为新教学模式设计什么课程模式的要求。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课程理论研究者与开发者往往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
(三)课程与教学存在交叉与衔接点课程与教学不仅存在紧密互动关系,而且二者之间存在交叉与衔接点,这个点就是教材与教案。教材属于课程的要素,教案属于教学的要素。教材是课程理念的物化载体,而教案是教师对教材处理后用于教学的方案。设计教材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而教案设计是依据教材进行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教材设计到什么程度。教材设计如果更多地考虑了教学过程,那么这种教材几乎可以替代教案,教师教学时只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些简单调整;教材设计如果更多地考虑了内容陈述,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过程对教材进行复杂加工。教材应设计到什么程度,即应把这种交叉与衔接点置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哪个位置,取决于相应的课程理念,即课程开发者希望教师只是机械地执行教材,还是要给教师提供较大的教学设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