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以晨星——复旦师生论巴金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周立民分册主编
出 版 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330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36475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既考虑反映历史成果,又带有专题性质的论文集。在编辑的过程中,编者对全书的框架是这样考虑的:将贾植芳先生的几篇谈巴金研究的序跋放在卷首,或许能够看出复旦师生巴金研究的整体特色。接下来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巴金的思想和创作整体考察的论文;第二部分则是关于《随想录》研究的一组论文,它们都是基于对文本及其背景的深入解读之后的心得,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巴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复旦师生比较。关注的研究内容,甚至陈思和教授还曾开设“《随想录》精读”专业课程。第三部分是关于巴金的思想形成和人生实践等多方面研究,能够体现出复旦师生巴金研究的视野。第四部分选择了三篇巴金先生去世之后的纪念文章,能够在考察前辈的人生和艺术道路的时候,反思我们自身的历史责任和文化承担。
目录
总序(陈思和)
贾植芳:关于巴金研究的一束序跋
第一编巴金思想解读
陈思和: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精神的接力与传承——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张业松:文学史线索中的巴金与鲁迅——悼巴金并纪念鲁迅逝世六十九周年
唐金海:近百年文学大师论——兼论巴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原创性和杰出贡献
坂井洋史:读巴金——“违背夙愿的批判者”的60年
第二编《随想录》研究
潘旭澜:关于《随想录》
李辉:《随想录》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李喜卿:《随想录》——寻找、恢复自我形象的过程
周立民:痛切的情感记忆与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
刘涛:真话与记忆、声音、书写的关系——《随想录》语言观念研究
刘律廷:直面灵魂的浮躁与龌龊——写给巴金爷爷的信
第三编多重视角下的巴金
孙乃修:巴金与屠格涅夫
陈思和李辉:巴金与欧美恐怖主义
山口守:巴金与萨珂、樊塞蒂事件
王友贵:巴金文学翻译初探
孙晶:生命花朵的绽放:巴金与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编感想与记忆
贾植芳:一点记忆,一点感想
王安忆:执绋者哀
张新颖:“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
附录:
1.复旦师生编辑、出版巴金研究资料与专著目录
2.本书作者简介
编后记(周立民)
书摘插图
第一编巴金思想解读
陈思和: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精神的接力与传承——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以一百零二岁高龄辞世。有记者来采访我时,我的第一个直接的感受,也就是当我守在老人病床边上,望着弥留之际的老人时已经盘旋在脑海里的一个反复出现的念头:随着这个人物的辞世,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巴金先生代表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简单地说,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和一条新的知识分子的道路,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历史阶段。如果说,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原创者,他和他的一代人代表了筚路蓝缕的新文化拓荒者,开创了中国新文化的道路,那么巴金是属于第二代,是理想主义的照耀下维护新文化价值体系的一代。在鲁迅逝世后的l936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抗战胜利、建立新政权、实践社会主义理想、“文革”浩劫、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等等,基本上都是在一种理想主义信仰的鼓舞下从事探索和实践的。尽管具体的“理想”方案各有不同,但是这种精神状态是相同的。尽管他们经历了各种考验,但是所围绕的中心问题,依然是对“五四”新文化价值体系的维护和实践。直到“世纪”进入了新的交替之际,世界在全球化经济的席卷之下,文化发展的趋势又一次发生歧路丛生的迷茫,现代价值观念和现代知识分子道路都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