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本位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陈崇山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5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70348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实证研究为主的专著,书中各章多是作者在多年受众研究中理论思索的结晶及相应的实证案例资料,弥足珍贵。
本书从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缘由、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等方面对受众本位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并且还对与受众本位相对立的传媒本位在新闻实践中或左或右的种种表现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这些都凝结了作者对受众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思想,而且也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为创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基础理论,开辟了我国受众研究的新领域。
作者简介
陈崇山,研究员,女.中共党员。1933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49年7月入杭州青年干部学校学习,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浙江萧山从事土地改革和青年团工作。1954年任《萧山报》记者,195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调干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63年任《有色金属》期刊编辑,1979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新闻理论。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1月离休。
长期致力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组织受众调研20余次,开辟受众研究新领域。发表调查报告和论文120余篇,主编《北京读者听众观众调查》、《中国传播效果透视》和《媒介人现代化》等书。
目录
序一研究读者是一门学问
序二尊重受众爱护受众
前言
第一章传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个案研究
公平享用传媒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需——对北京城区受众享用传媒资源状况的实证研究
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
老年受众接触传媒行为研究
第二章国人传通的传统与特色
第三章人的传通权
第四章受众本位是传媒的基石
个案研究
玫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芬芳——从《中国妇女报》看人民报刊的强大力量
第五章受众心理
个案研究
广播电视亚运宣传对受众态度影响的分析报告
北京受众新闻信任度调查报告
第六章受众价值观
个案研究
天津受众价值观的实证研究
天津受众价值观与受众接触传媒目的的关联性分析
天津受众价值观与受众接触传媒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第七章治理理论对受众参与的启迪
域外采撷
澳大利亚的公共广播电台
第八章受众感受传媒
第九章中国大陆受众调研的发展历程
第十章受众调研方法
后记好事多磨——值得回味的学术生涯
书摘插图
第一章传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为及时地、妥善地解决层出不穷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更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007年,党的“十七大”更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显然,中国共产党从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到党的“十七大”明确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更是执政理念上的巨大进步。毋庸置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得民心,合民意,正在成为13亿人民的共识并付诸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