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著大学生读本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陆建非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6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42077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学陶”要把握一个原则,即“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这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并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要领。学习陶行知就要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陶行知先生所处的时代大有不同,学习陶行知,首先要学习和发扬其伟大精神。我们认为,陶行知精神,最值得大学生学习和发扬的主要有四点:
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的一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名言。学习陶行知先生,首先就要学习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陶先生在当时的反动派统治之下办教育,引导人民向着解放与幸福的道路前进。这就使他的宏图大志难以实现,不得不一次次地碰钉子。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从不向敌人屈服,他勉励自己和战友“准备用钢头碰铁钉”,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当年的陶行知先生相比,当前大学生虽然有着十分优越的社会条件,但要想在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中取得好的成绩,并有所创造,仍必须学习和发扬陶先生的奋斗精神。
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十分重视社会实践的理论,他坚决反对闭门造车、为研究而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等不良学风。今天,大学生学习陶行知,必须从时代特点出发,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
四是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陶先生是最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一创新体系。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获取许多有益的借鉴。
缅怀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学习他追求真理、立志改革、勇于创造的精神和振兴中华教育的伟大实践,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伪君子之由来(节选)
共和与教育(节选)
中国在转变中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第一流的教育家
新教育
对于教员和师范生的几点希望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答朱端琰之问
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
学问之要素——答程仲沂先生的信
教育与科学方法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
平民读书处之试验
大学之任务(节选)
《新教育评论》之使命
清华学校问题
我之学校观
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我们的信条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行是知之始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教学做合一
在劳力上劳心
以教人者教己
“伪知识”阶级
介绍一件大事——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生活即教育——答操震球问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漠的信
社会即学校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艺友制的教育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科学的孩子
思想的母亲
新旧时代之学生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中国教育的三条出路(节选)
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答复一位青年教师的信
关于科学教育——致庄泽宣
创造的教育
创造的教育
什么是生活教育?(节选)
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读书与用书
从大炮上晒裤子说起
教育的新生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从跑狗场谈到教育
恋爱当饭吃
文化解放
对纽约中国学生的演讲词
对于中国学生运动之认识与希望——祝全国学联成立周年纪念
并述我个人
生活教育目前的任务
填鸭教育
说书
我的民众教育观
创造宣言
青年教育与思想问题
创造的儿童教育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每天四问
育才十字诀
学习外国文
沈钧儒、张申府、陶行知致毛泽东、周恩来电
还教育于民
社会大学运动
为新中国之新教育继续奋斗——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
编辑说明
书摘插图
共和与教育(节选)
关键旬: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
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
养成其为国家主人翁之资格。
吾于共和之险象,既已详言之矣。然戒险防险,思所以避之,则可;因畏险而灰心,则大不可也。避之之道唯何?曰: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况自由平等,恃民胞而立,恃正名而明。同心同德,必养成于教育;真义微言,必昌大于教育。爱尔吴曰:“共和之要素有二:一曰教育,二曰计。”然教育苟良,则人民生计必能渐臻满意。可见教育实建设共和最要之手续,舍教育则共和之险不可避,共和之国不可建,即建亦必终归于劣败。罗比尔曰:“吾英人第一责任,即教育为国家主人翁之众庶是已。”故今曰当局者第一要务,即视众庶程度,实有不足。但其为可教,施以相当之教育,而养成其为国家主人翁之资格焉。
中国在转变中
关键司:过去是现在和未来的基础,而未来则必定是过去和现在的目标。没有秩序就不可能进步,而秩序仅仅是作为进步的保障而存在。
权力是自由的监护者,自由是目的,相对于自由来说,权力只是一科手段。
新的中国是东西方两种文明的产物。这两种力量的联合赋予中国现状以色和形,并决定其未来的命运和希望。吉卜林先生不久前写道:
“啊,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非到天地立在上帝裁判席前那一刻它们不会见面。”
今天,吉卜林先生会意外地得知东西方确实在中国找到了一个交会的地方。在某些活动领域,这两种文明的会合采取了火山爆发或可怕的战争的形式。其结果是一方的霸权压倒另一方或是一方代替另一方。这对胜负双方都有所拖累。在其他的领域,则采取了联合的形式。有时像是氢和氧的结合,事起突然而且令人震惊,另一些时候则可以比作怀有爱抚的求爱或是婚姻的契约。其必经的过程是仔细的挑选,适应,折衷或调和。就像酵母的作用一样,渐进而有效,其产物是甜蜜而可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