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
作者: 王金华著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2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223128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构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指导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追溯了养成教育的历史源流,对道德养成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探讨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规律。同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必须贯穿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建立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实践的基本策略和工作机制。
作者简介
王金华,男,安徽宿州人,1950年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1月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2月毕业于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4月获中南民族人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主持研究省部级以上重点课题10余项,独撰并出版理论专著4部,主编和参编思想政治理论著作、德育教材13部,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多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二章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界定
一、养成教育概述
二、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概念
三、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
四、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与中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比较
第三章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哲学基础
二、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三、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四、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伦理学基础
五、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实践的基本理念
第四章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一、自我教育
二、示范教育
三、实践教育
四、校园文化陶冶
五、环境熏陶
第六章建立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实践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1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关于与100位大学生访谈的提纲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肩负着创新科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培养专门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相互交融、相互激荡,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价值趋向多元、素质层次交错的复杂社会群体,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以及目标选择出现了层次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有人把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基本情况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道德认识正确,道德行为失范。大学生大都具有比较正确的道德认识,对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遵纪守法、艰苦朴素等道德要求,可以不假思索地背出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做出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损坏公物、浪费粮食、乱扔垃圾、不守公德、不讲礼仪、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等现象在校园里比较普遍,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反差较大。这也是大学道德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第二,道德概念清楚,道德内容理解浅薄。大学生的学习,包括思想品德的学习,多以应试态度对待,采取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学校、家长及学生个人多关心考试分数而忽视知行统一,不少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对道德要求往往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至于“为什么”、“应该怎样”却不加深究,没有真正触及灵魂,更不用说在思想和行动中产生深刻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