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中国首部全景式外企500强白领职场生存日记,披露培训师不会教的职场“潜则”。)

分類: 图书,小说,职场,
作者: 绝望沧海著
出 版 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1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572475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500强资深财务经理两年职场修炼日记全面解析职场生存法则,身处破产、失业、恐慌的全球金融危机大时代,我们如何准备才能度过职场的寒冬?
当当网总裁李国庆;ITT中国及印度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钱隽;DHL敦豪物流培训经理肖力维;美国艺电计算机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Ms.TERESA Gu联合推荐。
“做自己能做的事,始终坚持。”虽然是简单的道理,但是实施起来却是相当的困难。我想说的是:新人也好,老人也罢,职场修炼,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当当网总裁李国庆
内容简介
《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日记,一部分为网友问答。
内容涉及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工作技巧,注意事项,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细节的把握等等,也有一些心情小故事。
问答内容涉及面广,职场问题和感情人生问题应有尽有,问得精僻,解答详细。
作者简介
绝望沧海,女,财务本科毕业,500强公司资深财务经理。长期从事财务工作,并且监管过行政及IT,也曾涉足销售工作。
迄今八年职业生涯,换过三家公司,从总监助理到资深财务经理,始终在欧美外企打拼。
2006年6月开始在网上连载名为《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的帖子,点击率飙升,短短两周内被迅速追捧,被作为主版推荐,得到众多网友跟贴咨询,在网络引起轰动,两年多来热度不减。
作为一家外企的财务经理,绝望沧海工作两年多断断续续的日记。有中层管理者的为人处事之道,有实用的管理经验,也有新人如何适应职场的指导。
目录
所谓公平——从S君想起
Manager和Staff的区别
所谓贪污
上网无错?
同一个声音
如何写邮件
驾驭下属的艺术
所谓品行
职业发展——技术还是管理?
派系斗争——选对你的队列
选择你的行业——营销专业的选择
嫉妒
职业发展——秘书还是助理?
讨论
选择你的专业
人与人的相处
十分的能力,八分的表现
曾经的上司
女强人还是悍妇?
职场新鲜人
西游团队
职场的战争
事业与家庭的两难
新人的表现
频繁跳槽
残酷的人事关系——下属
混日子的同事
不可意气用事,迂回的处世之道
“海龟”的故事
职场剥削
Yes的歧义
曾经的下属
我的四段职场漂泊
享受生活
私人电话
可怕的口音
半夜的表现
如果我是男生
和老外交往
认清自己
没有结果的Fighting
不是年终的总结
忍字当头
猎头找你,需要和老板说?
我的老板
郁闷的倾听者
感情和事业的平衡
面对离职
球赛的感触
赢得天下再放弃
幕后功臣
忍,还是忍
领导的方式
灰色收入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女人因为优秀而孤独
我凭什么教你?
讲一个故事: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虚与委蛇的下属
Office的友情
心态影响表现
续约
情绪的低潮
跳槽的动因?
做领导心得
捍卫我的主见
感情的经历
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做什么事?
沉静
约束下属聊天
防守,中国式的含蓄
生活的重点
因材施教的遗憾
嫁人的风险
开会常识
能说会道还是善于沟通?
淡漠的责任心
宠辱不惊
君子与小人
跳槽,还是考虑跳槽
条条大路通罗马
打工还是创业?
丽江的旅程
承担
十六年的友谊
忙碌的节后第一天
忙碌的周一
人生不同路
女上司
会议中的聆听者
在外企学习
关于沟通
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可悲的熟女
又做了回职业咨询
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处理下属的办事不力
PMP的学问
扭转心情好好工作
考证时代
用好自己的权力
人靠衣装
有所教有所不教
老人与新人
得罪不起的后勤部门
无处不在的站队
有关于新人
弱势的人
去留的选择
忘形的最后一刻
不在状态
年审的准备
Goodbye Letter
结婚的决定
圣诞之夜
加薪潜规则
结婚前夕
独立的代价
性别优势
挑婚纱
兴趣和职业
顾虑重重
优秀的团队
办公室的友情
老总的慈悲
背后的人
做事的先后顺序
满意的年终奖
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
和下属聊天
三种感情
所谓职业
所谓成熟
新年第一天
回忆公司今年的年会
一分为二
五元的故事
可怕的冲动
可爱的勇气
树大招风
管理的实践
提升
思路
平衡
对新人的考量
咖啡时间
无所不在的网络
灰色地带
小习惯
Intern
顺利的报销
机遇和挑战并存
成就感
工作改变生活
户外的体会
养虎为患的故事
加薪失败
唇亡齿寒
职场潜规则
没有动因的跳槽
渴慕已久的兰州
不同的选择
微软EPG的邮件
遭遇财政局查账
聊天的收获
砍价
人情大过天
得不到的男人
Outing
感情困扰
国庆购物记
炒人有理
FW: 办公室的搞笑定律
难得糊涂
遗憾地谢幕
修炼的深度
Case Study
大局之上的大局
主妇的乐趣
审计过关
回顾加薪
十项能力
长远的眼光
小孩子的脾气
冷战的结果
HY(high yield,高产)后的故事
世事难两全
又有人要走
职业发展步步走
所谓财务管理
老板的大饼
冗长的会议
舞弊
为自己争取
关于HR
背黑锅
我的成就感
暑期工
Q&A 一个关于职场生存的问答录
职场基础篇
职场新人备忘录——我是新人,我该怎么办?
职场进修——我们真的需要考研、考证吗?
求职必经之路——“面霸”是怎样炼成的?
留学之后——“海龟”变“海带”?
职场修炼篇
职业规划——我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职场困惑——继续OR 转行?
职场困惑——升职加薪OR 辞职跳槽?
职场定位——你是西游团队里的谁?
什么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事业与家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职场提高篇
人际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双面胶——怎样处理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职场大忌——你究竟意识到多少?
我有太多问题怎么解决?
职场高手篇
绝望沧海对职场怎么看?
绝望沧海说的真的都对吗?我反对
职场高手是怎么评价绝望沧海的?
媒体评论
职场有的时候真的很残酷,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很难,有的时候未免有很多的犹豫、困惑和不解,甚至颠覆你的世界观,但是到最后你能够做到的往往就是自信地面对一切。
野心不是贬义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公司用野心来标榜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接受和融合就是现代职场的生存法则。
ITT中国及印度公司 人力资源经理 钱隽
对于初涉职场的新人而言,它告诉你什么是职场的“潜规则”和“明规则”;
对于正身处职场的人而言,它提供给你一个别样的视角,来看待身边的是是非非和酸甜苦辣,以及如何在职场这个大染缸中“聪明”地“出世”和“入世”。值得一读。
DHL敦豪物流 研发培训经理 肖力维
日记体的网络随笔,真实反映了五彩斑斓的职场生活的点点滴滴,职场生存的实用宝典。
职场好像一个大的游戏场,掌握了游戏规则,找对游戏攻略才是关键所在。
美国艺电计算机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经理 Ms. Teresa Gu
书摘插图
所谓公平——从S君想起
早晨没什么事情,在天涯浏览,看到一个办公室浑水摸鱼技巧。有些还真说得不错。老板总是希望以最少的工资让员工干最多的活儿。哪里都是一样。
进公司,在电梯里碰到提着行李箱的S君,顺口问一句“哪里去”,答日“出差”。一笑而过,碰到前台MM,随口又问了句“S君去哪里?”她居然施施然答“不知道”。“怎么他没要你帮忙订票?”“没有呀。”可怜的人,又是“扒”火车的命。
S君我是知道的,任劳任怨,常年奔波在生产第一线,出差到好的地方轮不到他,穷乡僻壤都叫他去,全公司唯一的一个应用工程师,公司到开展会的时候他要西装革履地站台,招待客户狂吃滥饮却没他的位置;领导层开会没他的份儿,布置的功课全部落在他头上。一个月也就7-8k的工资。挂着部门主管的名义,一个听令的小弟也没有,反倒是自己既要听这个产品经理的领导,又得听那个服务经理的调遣,还要给应用部门支使差遣,全公司一致公认的苦大仇深的好同志。
可是这样的同志干得最多,人人都看得到,唯独老板看不到。永远在忙,却似乎看不到一点点提升的空间。我们还算有点私交,不怕直问他为何不跳槽,满街的技术人员不过1-2k的身价,虽然积累的经验多点,但可替代性:还是非常高的。何况技术人员的薪水也很难开高,找工作行业限制得太多,这份薪水也算很满足,再说领导也还体贴至少周末不用出差,公司的差旅补贴也还很人性。
知道他虽然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好人型,但是绝对不傻,对自己的判断还是很理性的。或者包括老板在内的每个人都看清楚了这些,才拼命压榨他,你不干,大把的人等着干。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而已。
以前一直看不起整天对工作抱怨的人,因为抱怨唯一能显示的只是你自己没水平。如果真的不满,忍无可忍,为何不去换个环境谋求更好的发展?不走,可见你对自己的估价不过如此,达不到被市场认可的程度,自己没有竞争力,又如何外塑形象?
这是个很残忍且现实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腹诽着工作却日复一日的谦卑?因为我们找不到心目中十全十美的,甚至是找不到综合条件更好的。我们可以说好马待伯乐,却不能用同样的解释一直安慰自己。市场是残酷的,加强素质才是硬道理。
同情S君,因为今天我已经站在岸上,且没有弄湿鞋。
Manager和Staff的区别
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下属R气急败坏地跟我报告,从来没看见她激动成这样,声音都高了八度。无非是数字有差,一些表格match(相配)不上,销售部的Y小姐出了名的拎不清,而R已经失望以至于吐血乃至绝望。
无可奈何,孩子打了架出来善后的理所当然是家长,每每这种事最后都会变成上一个level(级别)的协调。领导和下属的区别就是下属会做的事领导都至少得知道个大概,领导能做的事下属却未必做得来。所以做领导的一定要珍惜羽毛,不可以自降身份,打成一片是团结的一种方式,却要担着丢掉威信的风险,特别对年轻的领导来说,还是拉开距离更安全。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的圈子一般也就十个人左右,所谓圈子就是经常要接触到的人。而Y肯定不在我的圈子里,对于不在自己圈子的人,其实不需要投注太多的情绪,Y的行为再怎么荒诞其实都不碍我事。只是她的action(行为)影响到我部门的利益,间接降低了我的工作效率,那么就要引用“人不为己”定律了。我的级别自然是犯不着和她有任何直接;中突,做领导事必躬亲固然有好处,但未免浪费自己的精力。
直接拨电话给Y小姐的直接上级销售部经理T先生,T君跟我一贯交好,两句话交谈下来基本明白问题所在,我说不好意思这么点小事要麻烦你了,T君言,此所谓经理和员工的差别,员工做事做多了结果反而没有思路,容易看人不看事,而我们早已经明白对事不对人。大家都是result—oriented(结果导向),本来是互相支持才能win-win(双赢)的。划个台阶给T,说你要coach(指导)下Y,给我们部门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惹烦了莫怪我直接替你管教,最后一句自然如同玩笑,可是T君连说明白,小争端化为无形。
即使是T君这样的办公室友人,相处也是一门艺术。友情在办公室毕竟有限,与其说友情,不如说对彼此的才识惺惺相惜,再加上点互相利用。工作就是工作,各自的利益要维持都需要些手腕,有时候必须要退一步,就像他总是很给我面子,我也不会得寸进尺得太过分,适当的时机援手也就是还给他人情。礼尚往来,利益至上,不是要真的坐一起签盟约才算结盟,办公室里活下去很容易,但要活得很滋润结盟比一个人好。
返回头开始语重心长地coach R,说了一大通现实,她能领悟多少要看她自己了,有些职场生存之道完全没必要讲,可是,我都讲,并不是因为我是个多么仁慈的上司,而是因为很多事情我不方便自己出手,说白了就是要有个冲锋的。而她在成长的同时慢慢毫不抵抗地渗透了我的风格。
在公司,如果你看一个员工不顺眼,如果她恰好又在你手下,那么你自然有大把机会慢慢玩死她。可是,一个不在你手下的人,如果你看不顺眼,千万不要自己出手,因为,胜
之不武,输却丢脸。做到经理的人和一个员工发生矛盾是很可笑的事情,和自己属下有争执是管理不善,和不相干部门的人就更加可笑,并不光荣,更不幸的是遇到成心搞事的人,你跨部门去向下挑衅可能输得一败涂地。所以,即使要清除掉这样的人,你也绝对要等时机,或者培养时机,但是,能不自己动手还是借把刀的好。
所谓贪污
周末准备出去玩,跟一些谈得来的同事,基本上都是经理的级别。借了辆公司的商务车开出去,腐败而休闲。友情邀请了一家供应商,摆明了拉赞助。这是我控制下的供应商,也就算我对活动的支持捐款了。
在大的公司都有这样那样的小金库。我是能够用到,但总是遮不住全部风声,我宁愿不动这笔钱,免得留人话柄。
做财务的人可能天生都畏惧风险,宁愿放过机会也不想承担什么风险。谁说人性本善,在我看来人性本恶,善的人只是还没遇见机会。放着黄金不去捡的人不见得是君子,却一定是呆子。
但其实狠下心去贪污,就是你已经置自己的职业声誉于不顾了。我非常相信一句老话”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考虑收益,先去考虑最糟的结果能否承受,这才是我的风格。财务这个行业能接触到的灰色地带并不比采购或者销售部门少,但出了事却是致命的。失去了领导的信任就等于宣布职业生命的结束,一个黑吃黑的财务比一个带金营销的销售要更令人憎恶。
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曾经和一个做商账管理的公司谈合作,第二次接触此人就直言不讳地跟我讲提成,虽然知道他讲的模式很多公司确实都有,提成的模式也很成熟,但他这样的personality(人品)却使我没办法觉得安全。所谓不熟不做,就算是收回扣,也要看给你回扣的是什么样的人。电子技术普及以后,说话带着录音笔的人比比皆是,一时贪了便宜,被人抓了把柄,后患无穷。
上网无错
休息了一周,一早进办公室发现领导居然已经来了,超级的郁闷,本来说要出差两周的,怎么才一周就回来了。虽然这周到了月初,本来就该忙起来,可是看到他就觉得很烦,毕竟后面长个眼睛都不会是件舒服的事情,即使这双眼睛不算明亮。为了体现政务公开,大家的办公室都是全玻璃甚至是敞开式的,而老板又恰好是我的“芳邻”,他只要站起来,我的电脑屏幕就在他的眼皮下面,而很少有人八小时全神贯注只做和工作有关的事,老板抓到我一次当十次我岂非很冤枉,这叫做影响不好。
外企的文化宣扬了多年是以工作完成为主的考核,只要做好了本职工作,上上网什么的都不算错误。如果真的相信了,最后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牺牲的。小小的错误在你得势的时候是瑕不掩瑜,甚至作为老板,有了些小错误才更有人性,让人觉得可以亲近,但一旦你失势,这些都是罪状,我担保一条都不会少。
周一的工作状态总是很差,没有从休闲的心态中恢复过来,而周一的事情又照例是非常的多,所有的事情接踵而来,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莫名其妙地又花了不少时间去做了件跟我不相关的事情。这种事情没有难度,但要花时间和精神去盯着人做,第一次是我去联系的,后来凡是这个有关的东东都找我,理由是我比较熟悉。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刻骨的教训:
一、不是你该做的事不要插手
一旦干过以后会被视作理所当然,下次你不做反而给别人留话柄。这让我联想到一个著名的职场例子,某人乐于助人,义务给公司通了回抽水马桶,后来公司马桶坏了大家发觉找他比等修理工要简便得多,干了几次他终于郁闷到不行,想着下次万万不再干了。可是,等到下次马桶再坏了又找不到人修理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说怎么某某不去通一下呢?可见做好事也要有个限度。
二、没有利益的又不关你的事不要做
有时候蝇头小利更要权衡得失。我最大的失误就是为了揽权当时接下了这琐碎的小事,后来又收了对方一点小小的好处,如果现在甩手不做,换别人做又有泄底的风险。骑虎两难,做得很郁闷。
同一个声音
辗转已经在外企工作了六个春秋,基本上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场面都见过了,慢慢地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和乐趣。以前,曾经有几个经常和我对着干的同事,总是有些逆耳之言让我不舒服,等到这些人走的走、低头的低头、改变的改变,忽然世界变成同一个声音又觉得很寂寞,大概和武林高手求败的境界差不多,没有对手也很无趣。最后一个桀骜不驯的同事离职以后忽然很想念这种不一样的声音。
他们的改变倒真的不是我的原因,事实上,这几个人我都还颇为欣赏。有能力的人才能真的桀骜,虽然工作上会因此多出些阻力,但对自己欣赏的人我却出奇的有容人之量。
新来的领导总是让我觉得不爽,自己明白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虽然没办法从骨子里去尊敬和景仰领导,至少不可以鄙夷他,否则,脸上伪装出来的微笑和温顺都不真实。而我现在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很难去克制自己对他的鄙夷。
从一种领导风格急速地转向另外的一种,作为属下,需要的不是心理干预,而是逐渐地接受。我们不能改变领导,那么就唯有使自己懂得妥协。前任领导的风格非常线条简洁,在确认了我的工作能力后全权放手,定了大方向后且随时提供从理论到实际的支持,我做事很轻松,自己可以很主观能动地安排工作内容;而现任则恰好相反,喜欢事必躬亲地随时control(控制),随时检查指导,真正要作决策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又往往没有主张,需要让我去请示更高一级的老板。这样子做事很累,他的跨级指挥和随时布置工作,打乱了我的正常节奏,连我的team(团队)我都没办法控制下去。曾经尝试屈服于他的指挥,自己做个拿经理薪水的员工,可是,他没主意的时候我还是必须要承担责任,这个法子处理我们的关系不行,又尝试跨过他的层次,直接上下沟通。可是,他喜欢hold(控制)一些information(信息),让我依旧举步维艰。两种都试过了,于是变成现在这样相安无事,他喜欢管的时候我就是员工,我需要管的时候他也会给我面子。
可是也只有小员工才会觉得自己和经理甚至老板的区别只是没有机会上位,否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我现在却明白与其现在给我做领导的位置拿他那份薪水,我情愿维持现状。上去一层和下来一层,不坐到那个位置上,永远不会明白那个位置的辛苦。精神的折磨远比肉体的折磨残酷。就好像我从来不畏惧加班做一些kill time(消磨时间)的事情,却不想做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事情。前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就能解决,而后者却遥遥不可预期。
如何写邮件
收到另一总监级别老外的邮件:Why not send report to me?Should I remind youevery week?I believe no.责问我为什么报告还不给他,是不是每周都需要他提醒我才行,接着又来一句,我相信这么小的事情不需要每次提醒你。冷冷的三行,既是他们国家直来直往的企业文化,也是因为他的身份和地位才敢这么嚣张。
他是个很嚣张的人,在公司也算是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的角色。可是这些不能构成我要尊敬他的理由,我在公司想要平步青云也不需要看他脸色,因为我们是彻底不相通的职能部门。
丰富的经验让我知道如何对付这种人。赔笑脸过于谦卑会更被人看扁,不亢不卑是赢得尊重必要的外衣,他们欣赏的绝不是顺民,当然更不是暴民。
我回复邮件给他几乎不用动脑筋,先承认疏忽,然后承诺下次准时。他有了面子,我
也不亏什么,只是记得下次别落什么话柄在他手上。
上一次也是这样,因为付款的事情他气;中冲地上来,结果是大家都有错,但我查了下问题,先承认自己的疏忽,他没话讲,然后发现他那边也有问题,于是,他的面子挂不住,找他的人去K。
和别人理论前一定耍弄清楚问题的原委,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笑话,特别是为你的下属出头的时候,别护犊前被犊骗了。
多说两句护犊的话题。下属犯错了,固然需要批评,但有时候也要看环境,所谓关起门来打骂,敞开门来表扬。如果两方都有错,那么身为领导就有了三种选择:护犊、公正或者牺牲。强势的领导喜欢护犊,把事情压下去,先把外面的面子挣回来,家里的问题回来内部再处理,结果是team凝聚力更加高,至少大家知道领导有担当。弱势的领导喜欢牺牲,先把下属推出去扛了全部罪名,自己乐得做好人,结果是部门内全部人寒心。真正要公正处理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最浪费时间且无谓的。
我始终坚信一点,无论多大的错误,下属只要犯了,领导都有50%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此精神指导下,我背了不少黑锅。
不得不说起外企的邮件制度。几个要点:
一、书面胜于口头
你做过什么,要去做什么,需要别人做什么,写邮件发出去,以后起争执了就是证据,年终盘点也知道你每天都干了些什么。Written is always better than oraI(书面强于口头)。长此以往,极度锻炼商务英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