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汉武帝

分類: 图书,传记,历代帝王,
作者: 许结 著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74000版次: 1页数: 163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50552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汉武帝属于一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他在政治上建立起“中朝官”制度,与外官宰相系统形成权力制衡,从而确立了君主制的权威;他接受内臣主父偃的“推恩之策”,用和平的手段完成了“削藩”任务,彻底瓦解了长期困扰中央政府的诸侯王割据势力,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他在军事上,对强大的北方匈奴政权采取了强有力的战争手段,在多次的抗匈战争中,造就了一批如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军事将领,所取得的战绩,是继秦始皇时代蒙恬抗击匈奴后,再一次出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局面,从而也赢得后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讴歌。在外交方面,他倡导睦邻政策,使汉帝国在这一时期大大拓展了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交往,特别是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身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开辟了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使商胡贩客频繁往来于中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文化交流。在文教方面,他亲政后立即推崇礼官,兴办太学,建立乐府,推广教育于广大郡县,同时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启了一代文治的盛况。而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招募了一批言语文学侍从,其中有“滑稽之雄”东方朔、“赋圣”司马相如等人,他们献诗作赋,演绎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汉武帝也是个血肉之躯的人,他的内心始终存在着困惑与矛盾。他是一代雄主,他在征服现实世界的同时,始终难以征服自己,这使他一生充满猜忌,充满疑惑,而迷狂于“女人”与“神仙”之间。他早年成为太子,就成就于宫廷内几个女人的尔虞我诈的争夺中,而他的一生,也正在窦氏、王氏、陈氏、卫氏、李氏等一个个外戚集团的生克消长之间,掌控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目录
小引
一、汉武帝的出身及其时代
二、从胶东王到皇太子
三、“金屋藏娇”与两代外戚
四、亲政后的改制与施政
五、群贤并举的武帝朝堂毙
六、中官制度的建立
七、元朔改革与易后立嗣
八、推恩削藩与淮南王案
九、抗匈名将卫青、霍去病
十、贰师将军与卫、李家族的兴衰
十一、张骞两通西域
十二、求仙与鼎湖之病
十三、巫蛊之祸
十四、武帝托孤
书摘插图
二、从胶东王到皇太子
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刘彻被册立为胶东王,也是这一年,景帝因为皇后薄氏无嗣,立栗姬生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历史上称作“栗太子”。可是也仅仅过了两年,胶东王刘彻就取代刘荣成为皇太子,刘荣被废,刘彻被立,一衰一荣,这其中的奥妙,来自景帝时的传位之争和几个宫廷女人的争权夺利。
在景帝立“栗太子”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一场有关传位的争论。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生育三人,分别是景帝刘启、梁孝王刘武与长公主刘嫖,因为景帝的薄皇后没生儿子,所以窦太后主张景帝以后传位给弟弟刘武。这件事的起因,是景帝的一次酒后失语。有一天,景帝与梁王兄弟俩饮酒作乐,酒醉后,这景帝一时兴起,对弟弟说:我“千秋之后传梁王”,窦太后听到这话,心中大喜,认为这是根据“殷道”传嗣之法,要求景帝善待梁王,以后传位给他。根据《礼记礼运篇》记载,王位的传嗣,所谓“大人世及以为礼”。“世”就是父传子,周朝以后大位的传承基本采用这种方法;“及”就是兄传弟,殷商时代曾经采用这一传位方法。景帝这话一说出口,就自知失言,这时大臣窦婴入朝进谏,认为以兄传弟,是“擅自弄乱高帝以来家法”,反对传位梁王。窦太后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对窦婴的谏言非常厌恶,坚持要景帝信守诺言。无奈之下,景帝采取廷辩的方法,就是让众大臣在朝堂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大臣爰盎力主汉承“周道”,应该采用父传子的方法,并以“宋宣公不立正”,“祸乱五世不绝”(《史记梁孝王世家》)的教训劝说窦太后,这才使窦太后暂时放下初衷,让景帝册立了太子刘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