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艺术(第2辑)

分類: 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作者: 吴为山,传义 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169000版次: 1页数: 112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3050552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是佛教第二故乡,也是佛教诸多宗派的祖庭。佛教在中国流传二千年,不仅使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得到翻译与弘传,而且形成了世界三大语系佛教中的汉语系佛教和藏语系佛教。历代佛教雕塑、绘画、音乐、戏曲、金石、书法、建筑也是佛教瑰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不仅得到了很好地继承,而且得到了新的发扬。本书为《中国佛教艺术》第二辑。全书共分理论研究、经典赏析、当代丹青、禅心漫笔、佛艺前沿等五个部分,对中国的佛教艺术作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
理论研究
宗教与艺术漫谈
古代中外佛陀涅柴像赏析
东汉佛教艺术遗存漫谈
佛国天籁
——西藏史诗与歌舞
《绘塑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视觉文化》导言
浅论“梁楷图式”的时代必然性
佛艺资讯
“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暨毗卢寺开放十
周年纪念在南京隆重举行
关于南京大学“中青年佛学骨干研究生班”的报
道——赖永海教授访谈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南京大学宗教艺术课程洛阳佛教文化考察侧记
龙门专栏
龙门石窟北朝造像若干问题的探讨(二)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保护
略论龙门石窟药方洞造像及其药方石刻的价值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
——康有为与《龙门二十品》
古阳幽思
经典赏析
对徐州云龙山大石佛的考证
范古农跋金粟山藏经纸
自在自为的世界
——麦积山第二三窟右壁胁侍菩萨鉴赏
大同华严寺露齿菩萨赏析
当代丹青
我与圆霖法师的交往
佛智佛艺慈光永辉
——纪念南京兜率寺方丈圆霖法师
传义法师的诗与书
——《传义诗稿》序
宝塔——永恒的符号
禅心漫笔
延陵昌国寺寻踪
书摘插图
东汉佛教艺术遗存漫谈
佛教传入中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随即步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至东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6~189年),有关佛教的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这表明佛教的传播更趋于广泛。从传世资料来叙述的东汉佛教看起来很贫乏,但从考古资料来管窥东汉佛教,就会发现佛教在汉代社会存在、流传的广度和深度可能远远超过学术界的估计。
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施造可容纳3000人的佛寺,于中“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一般认为即是金铜佛像,这是中国立寺造像首次见于史载。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内地发现汉代石雕佛像多处,南方和北方都有。在此仅将山东沂南汉墓、连云港孔望山摩崖以及四川的早期佛教造像简述于后,以之佐证佛教在汉代流传的真实情况。
沂南汉墓第一次发掘于l954年春,当发掘简报及《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正式发表后,当即引起了轰动,并因此而引发了一场有关墓葬与画像的学术大讨论,掀起了一股汉代文化艺术研究的高潮。①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并结合汉墓的保护在原地修建了遗址型博物馆。沂南汉墓有两座。Z-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二号墓早期被盗,出土文物不多,闻名遐迩的项光童子像出土于一号墓中。
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也有八角形擎
天柱。中室八角柱上线雕的神仙奇禽异兽的画像中,可以看到项有圆光的童子,这样的画像在柱身南面和北面的上端各有一个,正面和背面画着有头光的童子立像,左右两面画有载华盖而坐着的神像。立像和神像的作风差别很大。童子立像颈上有圆光,头上有饰物,颈间也有饰物,腰配铃铛,衣服窄袖,裙下裤管蓬大若灯笼,足下着尖头鞋。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此像是受佛教故事影响而形成的。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仙佛一体”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