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二辑)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 等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720000版次: 1页数: 786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779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6年8月21日至26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三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共有来自海内外从事唐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近1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辑《唐代文学研究》是根据会议之后与会代表提交《唐代文学研究》编辑部的修订文本汇集编选的,共有68篇论文收入本辑之中。
目录
微型自然、私人天地与唐代文学诠释的空间
——对宇文所安园林论题的推展
唐代“射策”与“对策”辨略
梁玛墓志与唐进士科试杂文
唐代科场弊病略论
——以中晚唐数次科场案为例
从唐人墓碑文看士女风尚及社会教化
唐代两京驿路
——真正的“唐诗之路”(摘要)
歌行诗体论
赠献挽诗之程式化
——解读唐代挽歌
唐诗中的红豆考原
唐代释僧小说刍议
读唐五代笔记札记三题
论唐五代山水词
《花间集》中咏物词刍议
长安为花间词始地探论
刘生、王昌考
唐代文学家新考补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补略
《金缕衣》在宋代的歌唱与寿词《贺新郎》(摘要)
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摘要)
论初唐诗人对元嘉体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
许敬宗文系年考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说在诗学史上的意义
审美距离中的田园之乐
——从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谈起
张九龄《曲江集》敕书的文史价值
——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突骑施苏禄侵犯四镇个案探究
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探微
——以诗人情怀为核心
天下文宗 名高希代
——唐代宗“期待视野”中的王维诗歌
王维的生态观及其诗的生态形质
唐诗中的“诗人”与“画家”
——以王维的诗歌为线索
宋人论王维述评
李白诗原貌之考索
李白“采石捉月”考论
论《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缠绵与超旷的交响
——李白记忆身世的两种谱系
试论李白的武功意向及其尝试
李白饮酒诗中的西域情结
七言歌行的体式与李白歌行的特征
李白“逸兴”小考
一首被严重误读的诗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读
李杜律诗之变及其原因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十个创新之举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
杜甫诗歌的诗兴与家庭和谐思想
杜甫叙事诗言语对话初探
——兼论杜诗的新闻属性
杜甫《北征》补笺
杜甫“杨王卢骆当时体”句阐说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摘要)
今存唐人选唐诗不选杜甫诗探源
论清代杜诗阐释的本义复原特征
《杜诗详注》中的“论世知人”
——浙东鄞县的文化氛围
论前期五山文学对杜诗的接受和嬗变
——以义堂周信对杜甫的受容为中心
钱起与张姓人物的交游及其生年考辨
——从《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之“张荆州”为张九龄说起
论岑参未入仕时期之贬谪作品及其与家世之关系
关于皎然《诗式》与大历贞元文学的划分
——以中唐苏州文坛为中心
韩愈贬潮行迹与三诗系年新论
韩愈《与大颠和尚三书》真伪考
心灵世界与人格风范的映现
——韩愈书启文论略
韩诗、苏词议论之比较
《元氏长庆集》版本源流考
白居易的“中隐”观及其矛盾
从白居易的咏“裘”诗看其“共生思想”
——兼论白居易“独善”的深层内涵
流动的生命经验与空间对话
——从白居易、苏轼“历杭”作品看其南方意识的形成
张王乐府与元白新乐府创作关系再考察
两唐书《刘禹锡传》同传人选与载文异同的文史诠释
传承柳宗元文化的主导者
——历代柳州地方官员的柳宗元情结
《本事诗》作者孟启家世生平考
“赵倚楼”、“一笛风”与禅宗语言
——由杜牧等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看经典语汇的形成
李商隐与杜牧之比较
——从李商隐赠杜牧的两首诗说起
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
论敦煌唐写本《秦妇吟》的传播学价值
编后记
书摘插图
微型自然、私人天地与唐代文学诠释的空间——对宇文所安园林论题的推展
文化的传播接受可以达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相互理解,并且可以促进和强化这种理解。抛开时间序列的古今异代的交流不谈,仅从跨地域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当下愈发突显出其重要性这一点来看,交流可以达成,理解可以实现。海外汉学作为中国学术延伸的一脉,在20世纪以来渐趋兴盛,说明东海西海的障壁可以跨越,中学西学亦有融通转换的一点灵犀。
对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关注,可以从不同层面落实。譬如对优秀论文著作的渔译,对相关成果的评介,对有学术积累及重大突破领域的综述等。当然,更深入细致的推进是对某些论题、范畴的同行进行研讨评议,不是新闻字眼的炒作,也不是娱乐圈的友情捧场,而是学术的商量论衡,学理的推展深化,学案的质疑问难。在中古文化研究领域,有几个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例子,印证着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一是日本汉学界京都学派内藤湖南等所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在中国史学界所引起的长期效应,另一则是由陈寅恪所提出的关陇集团理论、关中本位政策在海内外汉学界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此外,宇文所安(Stephen owcn)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中追忆现象的盈余解读,揭发出文学中往事再现及其诱惑来源,也是他文化圈中的旁观者为当局者说破中国文学大梦的一个饶有兴趣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