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忧丛书—废墟中的大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级教育,
作者: (加拿大)雷丁斯 著,郭军,陈毅平,何卫华 等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395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大学现已是一个衰败的体制,被迫放弃了其历史的存在依据,而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文化追求的任务被追求一流所取代,这使得大学完全淹没在全球资本主义的单调繁重运作中,它将毕业生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物件而送出,且是在国家官僚机构的细查下按人头数来计算。以上就是比尔雷丁斯精彩论述的要点所在。……当下那些要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生存的各种社会和团体都经历着同样的困惑,雷丁斯的论文对此提供了洞见。大学一直都意味着是一个不受外界潮流影响的机构,但雷丁斯却令人信服地指出了它的脆弱性,它是一个被卷入消费主义大潮中的微型世界,被迫成为那个王国中的一个属官。雷丁斯对自己所预见的大学功能的解体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进行了精彩论述。
——安东尼史密斯,牛津大学马格德琳学院院长,《新政治家与社会》
在英语世界中,任何一个经历了过去十年艰苦漫长的学术道路的人,无疑都会看出雷丁斯的论述无比真实,即大公司式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管理机制的一部分。
——纳塔夏拉赫勒,《耶路撒冷邮报》
这是一本就当代大学问题进行激烈且睿智论战的著作,……任何一个在那些高等教育机构中工作和就读的人士的必读之书。即便这些机构还未完全没落,但肯定已经陷入重围。
——斯坦珀斯基,《多伦多全球与邮政报》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现代大学所走过的历史,认为,西方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历经了三个阶段,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和当代的所谓一流大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民族国家的衰微,现代大学,即洪堡意义上以承担国家和民族文化使命为己任的大学已经走到了黄昏时代。而在对现代大学进行大规模诊断之后,雷丁斯提出了一种以“思想之名”办学的理念,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批判的能力为旨归的教育。这种教育事实上是对康德的理性大学理念的回归。
作者简介
比尔雷丁斯,蒙特利尔大学比较文学系副教授。
目录
前言 戴安娜埃拉姆
致谢 比尔雷丁斯
一 导言
二 一流理念
三 民族国家的衰落
四 理性界限内的大学
五 大学与文化理念
六 文学文化
七 文化战争与文化研究
八 后历史大学
九 学习的时间:1968
十 教学的场景
十一 在废墟上栖身
十二 各抒己见的共同体
索引
译者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一流理念
把作为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标志的现代大学与作为官僚公司的当代大学区别开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我们观察一个重要的现象。“一流”正在迅速成为大学的口号,而且要想理解当代大学,需要反思一下追求一流可能意味着或不意味着什么。
在我第一次就一流概念的重要性发表谈话的几个月之后,加拿大一家重要的新闻周刊杂志《麦克林斯》出版了它年度第三期加拿大大学专刊。这些大学的地位与那些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所排名的大学的地位并驾齐驱。1993年11月15日出版的《麦克林斯》自称根据各种指标把加拿大的大学都排列了名次。让我惊奇的是,这期杂志的名字为“一流的标准”。对我来说,一流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整体质量管理”。它不仅仅是把企业的某些东西输入到大学里,试图以《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大学》这种输入毕竟还不认为大学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只是在某些方面像一个企业。
当福特汽车公司与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了“在校园生活的所有领域开展整体质量管理”而结为“伙伴关系”的时候,这种关系是基于“大学的使命与公司的使命不是那么不同”的假定,俄亥俄州立大学负责企业与管理的副校长简纳特皮切特如是说。也许不是“那么不同”,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大学正在向公司转型,虽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校长E.戈登吉对“大学和它所服务的顾客”的理解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已经走上转型之路的标志,但大学还没有把整体质量管理应用于它的各个方面。转型的手段是追求质量,因为“质量”可以适用于“校园生活的所有领域”,并且能够以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正如校园新闻报《俄亥俄州之灯》所报道的那样:“对大学和它所服务的顾客来说,质量是最根本的问题,吉说,顾客指的是教师、学生、学生的父母以及毕业生。”这篇文章的作者感觉到有必要澄清校长所说的大学的“顾客”是指什么人,这种必要性是几乎已经过时的教育观的悲惨标志,混乱也许仍然会在这个问题上出现。
因此我们想为吉校长澄清一点:质量不是根本问题,但一流会很快成为问题的根本,因为一流要我们认识到,大学不只是像一个企业;它就是一个企业。一流大学的学生不只是像顾客;他们就是顾客。因为一流意味着重大的飞跃:“追求一流”的观念在大学内部发展起来了——大学将一流确立为中心理念,而通过这个理念,大学得到了外部世界的理解(在《麦克林斯》的例子里,加拿大的中层和上层即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