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 第三辑: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傅小凡,谢清果主编
出 版 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15292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6年6月18日至6月25日,由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联合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和监测。这次监测以朱子理学为专题,因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派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的傅小凡副教授带队。傅小凡根据自己对朱子理学的理解,对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总体设计,将考察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起源与发展;(二)朱子理学与武夷山地区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三)朱熹在武夷山时期的诗歌创作与其理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四)朱熹在武夷山地区的掌故与民间传说的文化意义等。此设计既源自于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本身的关系,也考虑了参加考察的学生的专业背景,以使预先的设计和分工,与这次考察监测后期的论文撰写统一起来。由于这次考察监测围绕一个中心,所以考察成果就不再以论文集而足以编著的方式呈现。预先设计的这四个部分,既是当时考察的分工依据,也是编著考察成果时进行章节安排的逻辑框架。
目录
序言
前言
2006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
一、朱子故里武夷五夫镇
二、武夷山理学书院遗址
(一)水云寮、云寮书院
(二)叔圭精舍、淮阳书院、幼溪草庐遗址
(三)独善堂
(四)岳卿书室(三贤祠)
(五)东莱先生讲学处遗址
(六)武夷精舍、紫阳书院、朱文公祠
(七)石鼓书堂
(八)静可书堂
(九)双仁书院
(十)止止书屋
(十一)一曲书院
(十二)八曲山房
(十三)武夷山庄
(十四)甘泉精舍
三、发现问题及整改建议
第一章 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的师承转变
一、朱熹的家世生平
(一)朱氏家族
(二)朱熹出世
(三)童年教育
二、师事武夷三先生
三、出入佛老的历程
四、复归儒家的传统
第二节 武夷山建构理学
一、兴起理学文化思潮
二、不断扩大政治影响
三、反道学的文化逆流
第三节 理学体系的完成
一、本体与存在
二、主体与心性
三、主客体统
第二章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儒释道的关系
第一节 朱子与武夷山儒教
一、福建与武夷山的家族
二、朱子理学与家族观念
三、朱熹亲自为族谱作序
第三节 朱子与武夷山道教
一、武夷山道教氛围
(一)历代封敕:武夷山道教兴盛的动力
(二)洞天福地:武夷山道门的承续
(三)“东南三贤”与武夷山冲佑观
二、朱子理学与道教
(一)朱熹生活世界中的道教
……
第三章朱子理学对其武夷山诗词的影响
第四章朱熹在武夷山的史迹与民间传说
附录插图序目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2006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以朱子理学为中心
2006年6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12人前往武夷山地区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工作。这12个人分别是:带队老师哲学系的傅小凡副教授和新闻传播学院的谢清果博士;哲学系的博士生刘晓艳、于国庆,硕士生连燕春,本科生郭灵秀、黄智鹏;中文系的本科生张玉、霍丽丽;历史系的本科生武勇、明小莉;新闻系的本科生李保华等。这些同学均是从人文学院各系踊跃报名的众多学子中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代表。在火车上,大家翻阅着与武夷山相关的书籍资料,傅小凡老师根据此次考察活动的主题,并针对各位同学舶专业特长进行了分工安排,使每位同学清楚了自己具体的考察任务。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抵达武夷山,受到武夷山市闽学会理事乐裕贤先生、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俞建安主任及谢小明同志的热情欢迎,并为我们安排好了考察路线和日程:
6月19日,考察闽越王城遗址、博物馆、城村古村落。
6月20日,上午:考察朱子故居、灵泉、屏山书院遗址、兴贤书院、刘氏家祠、社仓、朱子巷等;下午:考察古代名人馆、柳永纪念馆、武夷山博物馆、止止庵。
6月21日,考察金鸡舍、涵翠庵、龙吟庵、石鼓道院遗址、白云禅寺、东莱先生讲学处遗址、天上宫。
6月22日,上午:考察三贤祠、水帘道院、清微洞真观遗址、古崖居遗构、慧苑寺、大红袍、天心永乐禅寺;下午登大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