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30年(1978-2008)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作者: 李景源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41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7216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是为了深入反思、科学总结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宝贵经验,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努力提炼、概括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指导性的重要教益和启示,引导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而编写的。该套丛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第一,丛书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丰富、发展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全面展示了3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丰富内容;第三,作者编者均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研究阵容强大,使丛书达到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准。本书为该丛书之一,主要是阶段性地描述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哲学学科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做一阶段性的描述和总结。所涉的对象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东方哲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和文化哲学11个部分。全书以当代学术发展史的视野,梳理哲学各级学科30年以来的基本发展脉络,主要包括学科的基础研究、学术热点、重大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总结与点评等。本书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前言 树立“中国特色”范式,推动哲学理论创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反思与评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创新与展望
第三章中国哲学史
第一节基本状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热点和理论创新
第三节简要的结语
第四章西方哲学史
第一节基本状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热点和理论创新
第三节简要的结语
第五章现代外国哲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第六章东方哲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第七章美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第八章逻辑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第九章伦理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第十章科技哲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热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第十一章文化哲学
第一节基础研究
第二节学术难点
第三节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总结与点评
书摘插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曾经指出:“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这一论述被后人誉为揭示了哲学的秘密,“哲学的秘密现在被无情地揭示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第一次揭下了哲学的神秘面纱,哲学不再仅仅是人的思维活动,而是特定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深深凝结和表征着它的时代。“一切划时代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一场哲学的革命,它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解释世界,而是把改造世界当做自己的根本旨趣和历史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与时代同行。事实上,在人类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向自身提出如此高的实践要求,也从来没有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如此深入地活跃在社会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代同呼吸、与实践共命运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