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30年(1978-2008)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汪海波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523000版次: 1页数: 457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722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中外旷古未闻的辉煌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为什么这个经济发展的奇迹会发生在中国?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呢?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汪海波先生在本书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总结。
目录
序言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第一章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
第二节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二)(1985~1992年)
第三节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三)(1993-2000年)
第四节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完善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四)(2001-2007年)
第二章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二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三节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第二篇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章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理念: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伟大意义
第四章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及其实施的进展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第五章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一个轴心和七个轮子
第一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第三节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
第四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五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节统筹城乡发展
第七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八节统筹区域发展
第三篇经济体制改革
第六章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第四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及其主要特性
第五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第七章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一块基石和七根支柱
第一节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第四节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第五节建立现代分配制度
第六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节建立开放型经济
第八节建立市场中介组织
第四篇政府经济职能
第八章政府经济职能
第一节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发展及其一般内容
第二节中国转轨时期的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节实现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
附表
书摘插图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第一章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
1978年以来30年的中国,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实行经济改革,后者是前者的根本动力。据此,本章以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划分标准,并依据这两方面的进展情况(见本书第四、六章)将这30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本章四节),以前者作为正标题、后者作为副标题,以显示各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节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
——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一)(1979—1984年)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1979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决定集中几年的时间,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提出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调整,就是要针对林彪、“四人帮”长期干扰破坏所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状况,自觉调整比例关系,使农、轻、重和工业各部门能够比较协调地发展,使积累和消费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改革,就是要对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坚决地有步骤地实行全面改革。整顿,就是要把现有企业特别是一部分管理混乱的企业坚决整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