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中医理论关键问题十讲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理论,
作者: 刘时觉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 290000版次: 1页数: 277印刷时间: 2007/08/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1069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幽深古奥的中医理论具有超稳定的结构,任何微小的变动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扼杀了任何有效的改革试图,多年来,众多的中医理论著作都只能遵循哲学基础、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法各自独立,基础理论与方剂、药物各成专门的一般方式。在此难以触动的理论框架结构方面,本书具有难能可贵的原创性。
作者简介
刘时觉,男,1949年生,1982年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历任温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市名中医、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期在一线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本书为他新近推出的又一力作。
目录
第一讲 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
一、辨证论治的层次
二、中医典籍简介
三、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二讲 阴阳与寒热虚实
一、阴阳的概念、性质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四、阴阳病理
五、阴阳治则
六、阴阳药性
七、阴阳学说的学习要点
八、阴阳学说是朴素的辩证法
九、五行学说述略
第三讲 气与气病
一、哲学意义的气
二、医学意义的气
三、气的功能
四、气机
五、气虚诸证
六、气滞诸证
七、气病治法
八、气病方药
第四讲 血与血病
一、血的生理
二、气血关系
三、瘀血
四、血虚、血热和出血
五、气血同病
六、血病治法
七、血病方药
第五讲 津液及其病证
一、津液的生理
二、津液病证
三、津液病证论治
第六讲 上焦心肺
一、心肺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二、心肺疾病辨证
三、心肺疾病治则
四、心病方药
五、肺病方药
第七讲 中焦肝睥及胆胃诸腑
一、肝脾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二、肝脾疾病辨证
三、肝脾与心肺的相互关系及其证治
四、盱脾疾病治疗
五、胆胃小肠大肠
六、胃肠胆病辨证
七、腑病论治
第八讲 下焦肾膀胱
一、肾和膀胱的生理功能
二、命门及命门学说
三、肾膀胱辨证
四、肾与心肺肝睥的关系及其证治
五、肾病论治
第九讲 阳邪致病
一、风
二、火、热、温
三、暑
四、燥
第十讲 阴邪致病
一、寒
二、湿
三、结石
书摘插图
茅一讲 辩证论治与理法方药
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奠基于秦汉时代的医学经典,历二千余年而不衰。中医理论立足于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哲学基础之上,用一种哲人深邃睿智的思辨去探索人体的形态结构,观察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形成医学知识基础,又吸收了古代的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物候、生物、农业、数学、物理、化学、水利、建筑等门类众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形成中医理论体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医理论体系又广泛地吸取佛学、宋明理学的哲学营养,更经历代医学家的实践补充和理论发挥,不断进步,不断充实,日益发展,日益博大精深。对此,我们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实在无法言其万一,探其幽微;短短的十讲,大约只能实用主义地取其点滴,以见其梗概。
中医临床看病,讲究辨证论治,讲究“理、法、方、药”,这个“理”,只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远非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理”。本书讨论的中医理论,只能围绕这个“理”,努力深入浅出予以阐发,以求其明白实用。
“理法方药”的“理”,是根据对人体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生理认识,根据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病因和气血阴相失调、邪正盛衰交搏、脏腑虚实传变的病机,对疾病进行诊察,作出判断。随后,根据这一判断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而立方、用药。这一过程现在更为通常的说法是“辨证论治”。所以,本书讨论的中医理论,只不过是临床辨证论治的辨证内容,兼及治疗之法,也联系到需要的方药知识,而远非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或全部。但是,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的全部临床活动都可以用“辨证论治”四字来概括。因此,中医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精华已经在此,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正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为实用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