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制度·发展·管理 (东方学术文库)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作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853000版次: 1页数: 657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8223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届年会共收到应征论文1274篇,征文规模和质量均比上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年会文集,就是从中遴选出来的400余篇优秀论文的汇编,共设七卷:即年度主题卷、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经济管理学科卷、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和青年学者文集。所收论文,几乎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教育、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管理、国际关系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汇集如此众多的学科进行交流和研讨,可谓蔚为壮观。
目录
前言
优秀论文
改革推进的动力结构及其转型——兼谈30年改革阶段特征
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
对外开放造就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7
绩效反馈模型的再认识:基于新兴市场国家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构建上海金融创新系统的理论视角
论产业转型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冲击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块化的微观结构与风险特性分析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能缓解能源安全吗?——基于石油价格传递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资本市场掠夺和市场进入障碍——国航竞购东航的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的定位与职能的再认识——从淡马锡公司的名称说起
我国中小板企业上市前融资偏好实证研究
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
监督还是攫取: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的识别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披露的时间安排的机会主义行为
中西价值观碰撞:消费者的物质主义、怀旧倾向与中外品牌态度
沿海一内地消费者价值观差异及对产品属性重要度判断的影响
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与中国的服务性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资产如何影响消费:理论与经验研究
产品危机中口碑方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安全
网络空间的聚集与散焦
长江三角洲城市蔓延问题研究
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及优化对策研究
上海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大学中的薪酬学费决定与竞争模式:一个双边市场的视角
入选论文摘要
关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1952m2006):基于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的比较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解读及治理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
本币升值、国内物价与经济稳定
我国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开放对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2005年15个营利性行业的地区截面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企业责任的伦理气候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功能分类及终极形态
行为驱动结构——中国企业渠道结构变动研究
破坏性创新基因置换文化迭代——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针对性、有效性的路径和方法
企业员工战略共享激励的结构维度与匹配性研究
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氛围——德国西门子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案例研究摘要
……
书摘插图
优秀论文
改革推进的动力结构及其转型
王国平
[内容提要] 改革推进必须有动力支撑,而动力结构形成在不同改革时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我国30年改革实际上经历了三大阶段,即以农户为中心的改革、以企业为中心的改革以及如今进入以政府为中心(根本转换政府职能成为改革重点)的改革,因而改革的动力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当前的改革深化无法完全基于前期的动力结构。重新构筑以市场牵引力、决策层压力和舆论导向力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决策层压力为核心的新动力结构体系日益迫切。
自古以来,改革均为制度的自我完善。人们习惯于将真正意义的革命视为制度的颠覆、政权的更替。然而,在自我完善的范围内,也有变革力度的差异,其中,最高层次的力度开始被称为革命,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革命意义当属此列。但无论如何,具有革命意义的改革,所遇到的艰辛往往难以估量,由于受到利益的牵制,支持者与改革对象常常处于不确定的变动之中,因而使推进局面异常复杂。这里就涉及动力结构的设计、完善与转型,因为离开了持续的动力支撑,改革深化将寸步难行。
一、历史性的动力效能
30年改革成为新时期的特征,从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看,不应忽略对动力支撑的研究。30年改革成效离不开“四力”的推动,即决策层的引领力、政府的推动力、企业的自觉力和社会的支持力。
决策层的引领始终是主动力。以改革开放事业开创者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决策层发挥了核心作用。从联产承包的农村改革到以企业为中心的城市改革始终是在决策层引领下展开的。其间,具有破冰和导航功能的一系列理念变化均体现在中央的决定和决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