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应骥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57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2610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探讨中日两国古代东夷人和越人及其后裔的民族识别、形成、融合、迁徙,民族族称之更替以及上述各民族的文化之古今面貌、各种变化等情况的专著。作者从民族、民俗、历史、考古、人类体质、原始宗教乃至语言等学科领域出发,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相互配合,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跨国界、跨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先后解决了各种疑难问题多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创新成果,为中国人研究中日两国的夷越文化开了个好头,为进一步探讨日本民族起源、日语系属的归属等重大未决疑难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先河,填补了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者简介
应骥,1930年10月生,祖籍浙江宁波。韩国归侨(1946年回国)。1980年调入四川外国语学院任日语教师。离休后受聘于重庆大学三峡文化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共出版专著三部、论文近六十篇。率先提出氐羌系民族系源自东夷中之昆夷,巴人应源于徐夷和氐羌系民族,提出倭人主要是东渡东夷与先民的越人、肃慎系民族融合后形成等新说。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之空白,同时还探讨了无法确定的日语系属问题。
目录
弁言
第一章夷越民族迁徙及其文化传播
一夷越民族
二东夷
三东夷迁徙及其文化传播
四山西南部民风民俗所折射的东夷西迁踪迹
第二章夷越人和日本民族的生产与信仰
一人类自身的生产、成人和婚恋
二原始宗教与生产
三原始宗教中的夷越文化色彩
第三章中日两国民间的岁时年节
一年末岁首
二上已、重三与“雛”、“雛祭”
三端午
四七夕、中元、盂兰盆
第四章中日两国的蚕桑文化与茶文化
一蚕桑文化
二茶文化
第五章中日夷越之民的文字语言、神话、傩文化
一文字语言
二竹生人神话
三傩、傩戏与“能楽”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夷越民族迁徙及其文化传播
一夷越民族
所谓夷越,就是指古代生活在我国东部、东南部至华南沿海的东夷人和越人。东夷主要在山东、苏北的黄淮中下游地区,往北,也有不少环渤海而居的族群;越人则居住在长江以南的广袤土地上,尤其集中在东南至华南近海一带。
住在偏北地段的东夷人,多为北亚人种(即北方亚细亚蒙古利亚人种),住在偏南地段的东夷人,多属南亚人种(即南方亚细亚蒙古利亚人种)。越人几乎全是南亚人种。
从人类体质上看,北亚人种头骨轮廓较圆,颅顶突起不明显,高眼眶,两眼间距较宽,眼窝较浅,鼻腔部位偏下,颚骨不外突;南亚人种头骨轮廓分明,颅顶突起显著,低眼眶,两眼间距较窄,眼窝深,鼻腔部位稍偏上,颚骨向前突出。从整个脸盘看,北亚人种大致面部起伏较平缓,立体感不强,颧骨高,眼球外鼓,多单眼睑,鼻根较高,口吻不外突,嘴唇较厚,胡须、眉毛、体毛稀少,多秃顶;南亚人种面部立体感强,眼睛大,眼球凹陷在眼窝内形成“深目”,双眼睑较多见,鼻根低,口吻前突,嘴唇薄,胡须、眉毛、体毛较密,秃顶较少。与北亚人种相貌相仿,人们熟知的有著名笑星陈佩斯,著名影星张国立等先生;或者说较典型的是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