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级财务会计

分類: 图书,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
作者: 黄齐朴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495000版次: 1页数: 294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267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会计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成为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会计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3年以来,我国会计领域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2006年我国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实质性一步,出台了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这次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要求我们的会计教育也要顺应形势,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能够满足经济和会计发展需要的会计工作者。其中,教材建设首当其冲。在新的形势下,会计教材,尤其是财务会计教材,面临着更新速度要求高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结合国际会计惯例,在总结会计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而编写了《新编中级财务会计》。
本书将目标定位于中级层次,全书共分十六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中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可操作性。全书由浅入深,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体现了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便于组织教学。本书适合本专科生学习财务会计知识,也适合广大财会工作者作为业余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第二节财务报告的目标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第六节会计计量
第七节财务报告
第二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库存现金
第二节银行存款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章金融资产
第一节金融资产概述
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四节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五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六节金融资产减值
第四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概述
第二节原材料
第三节周转材料核算
第四节其他存货核算
第五节存货的清查
第六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投资的概述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第六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取得
第四节固定资产折旧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减值
第六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其他资产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第九章流动负债
第一节流动负债概述
第二节短期借款
第三节应付及预收款项
第四节职工薪酬
第五节应交税费
第六节其他流动负债
第十章长期负债
第一节长期负债概述
第二节长期借款
第三节应付债券
第四节其他长期负债
第五节债务重组
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概述
……
第十二章收入
第十三章费用
第十四章利润
第十五章财务报告
第十六章会计调整事项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成果,另一方面则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人们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为了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对生产活动中的所得与耗费进行计量、记录。传统的会计以核算和监督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还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方法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方面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我国会计史来看,根据文献记载和考证,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结绳记事”、“刻木为文”、“垒石计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但在原始社会,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这些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主要是为了计算劳动成果。到了西周,出现了官厅会计,设置了专门核算周王朝财赋的官员——司会,有了“会计”的命名和较严格的会计机构,进行“月计岁会”,这时的会计逐步独立出来,不再是一项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成为独立职能。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进步。到了宋代,产生了“四柱清册”记账法,将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旧管+新收一开除=实在”的平衡关系,奠定了中式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明、清代出现的“龙门账”,将所有经济业务科学地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并以“进一缴=存一该”作为其试算平衡公式。在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我国商人又设计了“四脚账”,对每一笔经济事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反映出了同一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收付复式记账法。目前广泛使用的借贷记账法是在20世纪初传人我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