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卷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
作者: 宋林飞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2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50559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目录
总序
上篇 概论
一、中华慈善文化的历史沿革
(一)宗族慈善
(二)宗教慈善
(三)政府慈善
(四)社会慈善
二、中华慈善思想的源流
(一)远古的慈善精神
(二)儒家的慈善思想
(三)佛教的慈善思想
(四)道家与道教的慈善思想
(五)民间的慈善思想
三、古代慈善作为
(一)对付天灾的慈善之举
(二)对付人祸的慈善之举
(三)体现善政的古代著述
四、当代慈善事业的基本状况
(一)社会主义的慈善文化
(二)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当代慈善事业的方向
(四)慈善事业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中篇 故事
天子举善
林回弃璧
老子至善
范蠡散金
公孙龙息兵
黔傲“救饥”
韩娥善歌
西门豹除巫
子产不忍
荀巨伯探疾
陈寔主案
魏帝慈赦
诸葛亮惜赦
谢安释老
简文帝训下
刘晏济民
李珏慈商
范仲淹捐学
刘宰恤民
刘涣买牛
宗泽抑价
晏氏救寨
吕瑞止怒
刘氏善道
李五舍糖
应麟感母
林则徐义仓
武训乞学
下篇 名言
一、古代慈善名言
二、近现代慈善名言
三、宗教慈善名言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概论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它既是一种个人德性意识,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它既发之于情愫,又行之于礼度。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慈善一直与社会进步相伴,也一直与人类和谐相伴。编写这本小册子,旨在对中华慈善美德的内涵、事例以及近期国内的研究成果作一番收集与梳理,提炼其精神,体会其境界,整理其信条,提供其资料,推广其效用。
所谓美德,首先是一个社会伦理学的范畴,然后才是一个心理学和心性论的范畴。也就是说,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中华传统美德,绝不是一种为了孤芳自赏的心灵满足。所谓美,就是被社会广泛认同、嘉许乃至推崇。德就是被社会广泛接受,监督与遵守的道德公约。如果分开来说,道德偏于自律,公德则偏于他律。道德是公德的基础,公德是道德的体现。中国文化之根在于一个“道”字。按照老子《道德经》的说法,在本质上,道为一、为本、为幽、为自律,所以,道德总是发于内。相比较而言,公德源于道德而行于外、发于内——为公约、为社会契约,目的在于约束或规范人与人的关系。
诚然,道德发于内却不一定行于外,公德则必归于内而行于外。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慈善就是这样一种公德与道德的复合体,这种道德与公德的复合体具有一个鲜明而独特的特征,这就是,当道德与公德复合后,它们的旨趣都将归于伦理,即一种“理得然后心安”的内心伦理,加上一种“安心然后得理”的社会认同,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慈善的最高境界,也是它的最终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