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卷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
作者: 宋林飞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3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505601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之勤俭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集理论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概论部分对勤俭的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意义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故事部分用语体文译编经典或转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选历代名言,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备查。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由省社科院、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担任主编。丛书共分民本卷、忠孝卷、荣辱卷、爱国卷、修身卷、仁爱卷、气节卷、慈善卷、勤俭卷、诚信卷十卷,以“ 八荣八耻”为线索,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突出可读性,寓知识、理论和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伟大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内容全面、叙述通俗、结构合理的读本。
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之勤俭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
目录
总序
上篇 概论
一、勤俭美德的形成与含义
1.勤俭观念的形成
2.勤俭思想的演进
3.勤俭美德的含义
二、中国古代的勤俭文化
1.立身之根基
2.持家之要诀
3.治国之法宝
三、勤俭美德的当代价值
1.勤俭与公民道德建设
2.勤俭与勤政廉政建设
3.勤俭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篇 故事
一、先秦故事
大禹克勤于邦
季文子以俭为荣
晏婴重俭力行
范蠡勤俭致富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颜回安贫乐道
原宪甘于清贫
列御寇守贫保身
屈原洞中苦读
二、秦汉故事
汉文帝躬行俭德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黄霸狱中学《尚书》
匡衡凿壁取光
一月得四十五日
刘秀勤政节俭
郑玄潜心钻研经学
张芝临池学书
张仲景勤求古训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故事
曹操雅性节俭
诸葛亮教子以俭养德
毛玢清廉持身
邴原泣学
董遇利用“三余”读书
胡质父清子廉
吴隐之卖狗嫁女
祖逖闻鸡起舞
车胤囊萤照读
王羲之勤学苦练
左思发愤创作《三都赋》
王恭身无长物
殷仲堪不改旧志
陶侃珍惜一草一木
孙康映雪夜读
刘裕自奉俭约
江泌映月夜读
智永与“退笔冢”
虞玩之无力买屐
顾欢燃糠夜读
庾呆之清贫自业
王罴痛恨浪费
四、隋唐故事
隋文帝勤政节俭
辛公义勤政爱民
李密牛角挂书
唐太宗戒奢从俭
魏征清正俭朴
卢怀慎廉洁奉公
杨绾刮节俭之风
贾岛推敲炼字
李贺呕心沥血
郑余庆蒸葫芦
五、宋元故事
赵匡胤克己求治
开卷有益
范仲淹啖粥苦读
王安石不事奢华
张知白清俭如寒士
司马光俭朴传家
苏东坡节俭成习
张俭旧袍三十年
陆游筑书巢
张九成勤学踏脚印
陶宗仪积叶成书
六、明清故事
朱元璋尚俭戒奢
高明极力苦心作《琵琶记》
刘崧勤廉好学
王翱清廉刚介
徐九思的三字经
海瑞俭以养廉
于谦两袖清风
鲁铎半条干鱼祝寿
张溥七录七焚
吴与弼耕田传道
胡九韶乐享“清福”
陈茂烈克己求道
罗洪先洁身自好
徐霞客壮游神州
李时珍跋山涉水著医书
顾炎武马背读书
于成龙清苦克俭
张伯行清白之名闻天下
郑板桥刻苦求学
曾国藩勤政自律
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秦汉名言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言
四、隋唐五代名言
五、宋元名言
六、明清名言
七、近现代名言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
概论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这首曾经家喻户晓的歌曲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似乎再也不用为“一分钱”而弯腰,为“一粒米”而节省了。相反,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以及“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勤俭这一传统美德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面对汹涌而至的消费主义浪潮,我们不禁要问:勤俭真的过时了吗?或者说,勤俭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究竟还有什么价值?
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耕地不到二分之一,森林不到七分之一,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使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对于一个要用占世界不到10%的可耕地资源,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大国来说,勤俭,永远不过时。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强大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仍然不能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