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树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美)庞思奋 著,翟鹏霄 译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1字数:版次: 1页数: 40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532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哲学之树》呈现了一门为期12周的哲学入门课程,这门课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者庞思奋博士在《哲学之树》中充分展现了其哲学家的禀赋以及哲学教师的教授智慧,并在融合东西方哲学遗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
庞思奋(Stephen R. Palmquist )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副教授。著有《康德的视角体系:对批判哲学的建筑性诠释》(1993)、《圣经的神权政体:对基督教政治哲学之圣经基础的看法》(1993)、《康德被忽略的四篇论文》(1994)、《康德的批判性宗教》(2000)、《哲学之树》(1992)、《完整之梦》(1997)、《爱之水》(2003)等,此外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多数有关康德哲学)。1999年9月,庞思奋博士推出了“香港哲学咖啡聚会”,这是一个定期举行的公共聚会,旨在对生活中的哲学问题进行非正式讨论,讨论摘要可在其获奖网站上浏览:http://www.hkbu.edu.hk/~ppp。
目录
第一部分 树根 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
第一周 洞识:为生活做准备
1 什么是哲学?
2 写洞识论文的几个原则
3 作为神话的哲学
第二周 哲学的起源
4 作为形而上学式的神话的哲学
5 作为理性对话的哲学
6 作为目的论科学的哲学
第三周 现代遗产
7 作为沉思的怀疑的哲学
8 作为先验批判的哲学
9 后批判哲学
第二部分 树干 逻辑与理解语言
第四周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
10 什么是逻辑?
11 两种逻辑
12 综合逻辑
第五周 逻辑的几何学
13 分析关系的映射
14 综合关系的映射
15 以新视角映射洞识
第六周 语言哲学
16 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与日常语言
17 综合哲学;存在主义与言说上帝
18 诠释哲学:洞识与返回神话
第三部分 树枝 科学与爱智慧
第七周 科学哲学
19 什么是智慧?
20 科学与对智慧的剖析
21 因果律与科学的界线
第八周 道德哲学
22 自由与道德的界线
23 价值重估:一个道德突破?
24 视角主义:重建界线
第九周 政治哲学
25 权力与政治的界线
26 神权政体:最终的突破
……
第四部分 树叶 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
参考书目
术语表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树根 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
第一周 洞识:为生活做准备
什么是哲学?
我想请你们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以此作为这门课的开始。
“这很滑稽。”你们也许在想,“我们来上这门课,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你怎么能指望我们在第一天后开始就回答这么基本的问题呢?”
相信我,在这门课的开始,花上短短的10或15分钟的时间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将为我们理解“什么是哲学”带来一个很好的开端。好,如果你的脑海一片空白,那么不妨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与其他课上做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嗯……
来吧,谁愿做第一个?别害羞……要知道,我第一次教这门课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最后得“A”!好,谁愿做第一个?
学生A:思考。我们正在思考。哲学是关于思考的吗?
是的。这实际上是哲学家的核心任务。顺便说一下,我第二次教这门课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最后得了“D”——所以,不要指望能轻松地拿到“A”!你的回答存在着一个问题:我们通常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往往并不能称作“哲学式的”。那么,哲学思考与其他类型的思考有什么不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