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与文献学家(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 第二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王余光 著
出 版 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0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133746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为“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第二辑的其中一册,选收作者1984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近20篇。内容涉及文献学与目录学方面,详细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文献学的发端、发展及所取得的成绩,论证了现代文献学的建立、内容与学科体系,对一些重要文献学家、文献学史及史志书目等专题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简介
本书选收作者1984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近20篇,内容涉及文献学与目录学方面,详细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文献学的发端、发展及所取得的成绩,论证了现代文献学的建立、内容与学科体系,对一些重要文献学家、文献学史及史志书目等专题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余光,安徽无为人,1959年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信息管理系),后师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张舜。徽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教授,1995年兼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副院长,1996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另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专业研究领域为文献学、阅读文化与现代出版业研究。
目录
论文献学
再论文献学
论历史文献的解释
试论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世纪中国文献学研究综论
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百年概述
近五年(2000-2004)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
2005年文献学研究述略
2006年文献学研究进展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述论
朱熹在辨伪学上的成就和影响
顾颉刚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的贡献
王重民先生的生平与著述
论张舜徽先生的读书治学与阅读指导
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成就
张舜徽著述提要
略论20世纪中国文献学家
现代文献学家海外访书的成就
史志书目补辑综论
史志书目补辑述略
主要论著目录
书摘插图
论文献学
“文献”一词,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汉语里已经出现了。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在这里,“文献”是指文字资料和贤能的人。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总序》中对“文献”作了较为具体的诠释,他认为,凡经史、会要、百家传记等书,信而有征者,谓之文;凡臣僚之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谓之献。可见“文献”是指文字资料和言论资料。这一意义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中国文献历史悠久,从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往往由于真伪、是非、残缺、语言等种种原因,造成人们阅读和利用的不方便,这样,文献家整理文献就成了一项十分必须的工作。早在春秋末年,孔子就整理过《尚书》等文献,这是我国私家整理文献的开端。汉成帝时,政府组织人力整理藏书。自此以后,我国各个时期,对文献的整理几乎从未间断过。随着文献整理的广泛深入开展,一些专家在文献整理实践的基础上,随着对文献的认识和理解的加深,对文献整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写出了一些文献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的著作,这些著作奠定了文献学建立的基础。然而,作为一门有理论系统的学科,文献学还正有待于建立。
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开始重视对文献学进行理论研究。1928年,郑鹤声、郑鹤春写有《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他们在该书的《例言》中认为:“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日文献学。”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它主要是研究文献整理的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