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对话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 孙士聪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5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0808321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为中心,探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相互影响的概貌,并在这一认识前提下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多元化走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接受研究状况和具体语境,考察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等问题上的影响和对话。
内容简介
该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深入思考。作者认为,清理并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与我国新时期文论之间的影响和对话敞开了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的新视阈。该书考察了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之间的交互影响,以意识形态论域为支点整体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概貌,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等三个论域展开深入剖析。
作者简介
孙士聪,1972年生于山东省费县,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西方美学与文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视野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一节 早期接触:以卢卡奇为中心
第二节 新的起点:推进与论争
第三节 跨世纪的探索:理解与对话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中国元素
第一节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
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诱惑
二、史诗剧理论与中国传统戏曲
第二节 阿尔都塞、马舍雷与毛泽东思想
一、阿尔都塞与毛泽东的《矛盾论》
二、马舍雷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章 走向多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一个概念史的理解
一、从托拉西到马克思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继承与扩展
第二节 走向多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一、阶级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日常生活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心理学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四、语言学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五、小结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与中国化论域
一、思想渊源与理论动力
二、论域的选择
第四章 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
第一节 艺术生产论: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从本雅明到伊格尔顿
第二节 艺术生产论:在中国现代文论视阈中
一、现实的诉求与理论的思考
二、艺术生产论的延伸
第三节 中西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对话与融合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接受及其动力
二、艺术本质多元化认识
三、批判精神和意识形态维度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审美
第一节 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意识形态抑或审美:文艺本质论的历史行程
二、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时期文论视野中:以伊格尔顿为中心
第三节 审美意识形态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新世纪反思
一、重审文艺理论的政治维度
二、反思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六章 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
第一节 审美乌托邦再阐释
一、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乌托邦及其精神
二、审关乌托邦:价值论维度的考察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乌托邦的营建
一、从异化批判到审美乌托邦
二、审美乌托邦正负面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乌托邦与新时期文论话语
一、“人”的视角
二、乌托邦的失落:一个反思
结语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视野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不同文化和地域的文艺理论和思想的交互影响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我国新时期文论来说尤其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新时期文论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与此前文论相当不同的面貌标示出新的发展和实绩,那么,说西方20世纪文论及其思潮的引进和吸收是推动一片新天地拓展的重要理论动力和思想资源也应该是一个事实性判断,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于我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更是深层次的。然而影响从来就不是单向的,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中国因素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存在,尽管后者看起来如此这般的微弱、嗫嚅,但微弱不等于渺小,嗫嚅也不是无话可说。因此,本章在对中国视野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接受史的考察的同时,也在第二章尝试揭示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某些中国因素,从而为本研究的展开廓清基本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