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不在境(星云大师人生修炼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星云大师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1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833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不认识自己的心,才觉人生茫然,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生命困境。假如能时时观照自心,检视自心,就能渐渐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假以时日必能乍见本来面目,清朗透澈,一切完成。 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依止因缘,无有坚实;如风中灯,如水聚沫。”依靠镜花水月的无常世问,是安顿不了我们的身心。当你埋怨下过雨的路面,泥泞难行,何不抬起头来。看看满天星光,正为你照亮脚下的路?
…… 翻阅本书,聆听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共十四本,涉及处世、幸福、智慧、读书、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大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现代人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礼志开上人出家,1967年创建佛光山,弘扬“人间佛教”,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学校、育幼院、医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等各种机构,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的发展。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人之多。星云大师一生致力弘扬“人间佛教”,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之余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目录
大蜘蛛的肚子
一切有为法
妙答谁第一
一朵花的故事
一屁打过江
三心不可得
伯乐相马
三里路的欢喜
女孩子的头
小狗汪汪叫
不如小丑
不能砍了
不动的中心
演员与禅师
木匠与画师
戚继光诵《金刚经》
四大皆空
打你就是不打你
听话的外道
安全第一
安贫乐道
江上的船
老虎最好看
西装的快乐
佛与牛粪
魔女的故事
警车开道
把门守好
把烦恼还给他
没有时间擦鼻涕
牢狱很大
鹅出来了
豆腐账
韩愈与大颠
制心如牧牛
聪明的答案
教授挑水果
争逐臭肉
阿难分饼
咬空的故事
锦标并列
茄子的故事
风水地理
风动幡动心动
飞来佛
飞机上的时间
香花与臭鱼
修养的价值
哭婆与笑婆
神通一毛五
鬼壳的面具
停下来最好听
得失之心
憨山大师桥上打坐
喳嘛呢叭咪畔
栖霞山人的定力
跋提王子
塞车的乐趣
马路上的禅者
棒喝教育
善昭禅师的故事
学鸳鸯叫
商季子求道
划波求剑
善水与驾船
卫灵公的好恶
郑师文弹琴
驾驶的技术
上等精肉
一休吃蜜
一休抓老虎
沙弥争论
处理情绪
比丘的肚子
好姻缘
龙王的自觉
临危不乱
粘蝉老人
定不在境
鲍超被“圈”
黄雀在后
以谁为师
书摘插图
大蜘蛛的肚子
有一个比丘很欢喜禅坐,往往一坐就是好几天。有一阵子,比丘打坐时,都会遇到一件怪事,让他心里很苦恼,于是向寺里的老和尚请教。
“老和尚!为什么每当我一人定,眼前就看见一只大蜘蛛爬在我腿上,怎么赶也赶不走它。”老和尚回答:“下次人定时,你不妨拿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你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是何方妖怪?”
比丘遵照老和尚的指示,准备了一支笔放在一旁。人定后,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比丘不慌不忙地拿起笔来,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一个圈圈作为标记。才一停笔,大蜘蛛随即销声匿迹……
出定后,比丘沐浴净身,猛然发现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圈圈,竟然在自己的肚子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扰乱自己人定的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心思的妄想幻境所现。
比丘禅坐时所面临的境界,也是我们日常接触人或事物所生起的感受、情绪与看法。是为外相左右?还是反观自心?
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万法唯心造”,差别对错都是自我分别所呈现的。朝鲜的元晓大师到中国求法,一回,途中夜宿山洞,黑暗中饮用洞中的积水,觉得十分甘甜清凉。然而,隔天一早起来,看见积水中的骷髅,大师不禁作呕难忍,也由此了悟三界唯心的真义。
同样,面对外境应有自己的主张,不可随意为之牵动、扰攘。尤其更要积极地肯定自己,怀着“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的决心和气魄,那么尽管时代如何动荡转变,尽管人家如何骂你、唾你、污你、谤你、褒你、奖你,也能随遇而安,不受束缚,自享一片光风霁月的心灵景致。
一切有为法
《金刚经》里,有一首很有名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用几个譬喻说明了“一切有为法”的真相。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相对的。所谓“有为法”,就是有形、有相、可思议、可以想象、可以形容,好的、坏的……世间上的大地、山川、河流、房屋,社会上的你、我、他等等,都是“有为法”。
“无为法”则是超世间的,所以也称“出世法”。比方说,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的真如自性。“无为法”并非人工装饰,也不是经过加工的东西;不受时间限制,没有成住坏空,不像人有生老病死,世间一切有生住异灭。
“有为法”是无常、无我的,是变异、变化,不实在的。人生当中遇到的种种人和事物,都是“有为法”,比方说,金钱赚了会花,感情来了又去,衣服穿了会旧,好好坏坏,无有定数。生活在“有为法”里,我们感觉到不真实、不究竟,心常常随之七上八下、起起伏伏,不得安宁。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一般。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干”,即是说明身处梦中,所见、所闻、所感受的,好似真实,可是一觉醒、一睁眼,却如晨露消失无影。因此说,有为法如“幻”,幻化好像魔术,能变出千奇百怪的事物,却不真实;有为法如“泡”,水上的泡沫,美丽却短暂;有为法如“影”,影子是假的,不是真有;有为法如“电”,速度很快,刹那即逝;有为法如“露”,太阳一出来,露珠便消亡了。
面对世间、面对我们的生命,因为是“无常”,所以要了解“恒常”;因为是“无我”,所以要探得“真我”。
一旦懂得“有为法”不究竟,便能找到自己的“无为法”。
妙答谁第一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是书法爱好者,据说他还没做皇帝前,就经常不断地练习,因此写得一手好字,后来当了皇帝,也常写墨宝送给大臣。朝中有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便借此吹捧皇帝的书法是如何的好,普天之下无人能及。日久之后,齐高帝也自以为是举世无双的书法大家,因此志得意满。
当时,王羲之的第四代孙王僧虔,他的书法在社会上是赫赫有名,被称誉为“天下第一”。对此,齐高帝心里很不服气,于是下令王僧虔进京朝圣,并提出两人一起比赛书法的要求。
这场书法竞赛,十分特别,是在金銮殿中举行。比赛开始,君臣二人各自展纸挥毫。王僧虔如老僧人定般沉稳地写了一幅字,齐高帝也用心尽力地写了一幅。等到两人停笔之后,齐高帝神情得意地环视四周大臣,问王僧虔说:“王爱卿,你说我们两人谁是第一?”王僧虔不假思索地回答:“臣写的书法第一名。”在座的人听了,都大为吃惊,心里捏了一把冷汗。
只见皇帝脸色由晴转阴,正要发脾气的时候,又听到王僧虔说:“不过,陛下也是第一名。”齐高帝不悦地问道:“此话怎讲?第一就是第一,怎么会有两个第一?”王僧虔说:“自古以来,君有君纪,臣有臣纲,君与臣怎可相提并论?我的书法在大臣中是第一名,而陛下您的书法属古今帝王中的第一名。”王僧虔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齐高帝听了,转怒为喜,赞赏他的机智:“爱卿可真会说话,既不失之自信,又不得罪人,真可谓善自为谋啊!”
由于王僧虔的机智妙语,不仅为他自己保留了面子,也顺从了皇帝的心意,化解了杀身之祸的危机,所以幽默风趣可说是人际间十分重要的润滑剂。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难堪,假如这时候能有一句幽默的话,就可以让这样的场面、气氛,得到化解转换。甚至简单几句幽默风趣的话,也能帮助他人净化烦忧,希望人人都能学习让生活中有幽默的智慧。一朵花的故事
唐人佛光如满禅师,曾经行脚在外时,忽然看到一位死去已久的老朋友。他觉得奇怪,问道:“你不是已经死去了吗?怎么还在这里?”这位老朋友回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请跟我来。”如满禅师是个有道高僧,倒也不怕,便跟着他走,探一探究竟。
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后,朋友对如满禅师说:“我是鬼,我不是人。”如满禅师不解:“那你怎么会是个人的样子?还蒙混在群众里?”朋友细声说:“我现在是地狱派到人间来的判官,专门调查这个世间人的善恶、是非、好坏……”
朋友将手里的花拿给如满禅师,说道:“老朋友相见,我也没有东西送给你,这朵花送给你吧!”如满禅师说:“我一个出家人要花做什么?”朋友说:“怎么不要花?不是说要献花给佛祖吗?这一朵花给你,你就可以看清楚世间人的心。”
“有了花就可以看到人的心?”如满法师半信半疑地接下了这朵花。
如满禅师拿着花走在街头,有的人看到一个出家人手上拿着花,看都不看,就走过去。如满禅师心想:这个人是正人君子,目不斜视,见怪不怪。有的人看了又再看,如满禅师便知道这个人很贪心。也有的人看到以后笑一笑,做出搔首弄姿的样子,如满禅师暗忖:这个人一定很虚荣,容易受环境转移影响。
如满禅师终于明白朋友说的,从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与想法。
姑且不论从一朵花可以看到一个人心,有时从牌桌上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牌品如何,是贪心,是瞋心,还是自私、小气……有一句话说:“从三岁看八十。”其实同在机关、团体里做事,我们的做人如何,马上就会给同事看清了。
树立自己的形象,不给外境随便动摇;表现自己的慈悲、道德、智慧;将自己的为人与种种设想让人明白,那才称得上是正人君子。
一屁打过江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江北瓜州担任太守期间,经常和镇江金山寺住持,即“水漫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往来。苏东坡曾经做了一首诗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位苏大学士对自己的诗偈相当自豪,于是命书僮赶快坐船,送去给佛印禅师鉴定。书僮遵照指示,乘着船摇摇晃晃地到江南,上了岸,便直抵金山寺呈给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端详地看了看,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纸上写下两个字,又叫书僮送回。书僮又坐了船,一路摇回江北瓜州。苏东坡见到书僮这么快就回来,急急问道:“佛印禅师有讲什么话吗?”意思是,禅师可有称赞什么吗?
书僮回答:“禅师没有讲什么话。”
“啊!真是岂有此理,他没有讲话,你怎么就回来呢?”
书僮委屈地说:“话是没有讲,但有在纸上写字。”
苏东坡一听:“赶快拿来看。”
上面写了什么呢?“放屁”两个字。苏东坡一看,火冒三丈:
“这个老和尚,我平常那么尊敬你,不称赞我也就罢了,怎可以骂我放屁?”
所谓“八风”,不是室外吹拂的东风、南风,而是指我们遇到各种因缘,产生的八种境界,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苏东坡认为,自己的修养已经到了八风吹不动的程度,你佛印禅师为什么还骂我“放屁”呐?心里愤愤不平,又命书僮叫了船,准备到江南金山寺跟佛印禅师理论一番。
佛印禅师知道苏东坡会来,便站在山门口等待。当他看到苏东坡气呼呼地走上来时,哈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一个人口里经常说自己有修养、能明理,是没有用的。所谓“道一丈,不如行一尺”,修学佛法,要真实做到,否则千经万论也只是“数他人宝”,不管用啊!
三心不可得
话说,德山宣鉴禅师在中国北方修习禅法,研究《金刚经》,听说南方的六祖惠能倡导顿悟法门,和他的思想不同。因此他就带着自己的著作《青龙疏钞》,到南方宣扬修行、悟道没有什么顿悟法门,应建立基础,按部就班学习,想以此破除惠能大师的顿悟法门。
德山禅师一路跋涉。一日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个卖饼的小店,想买几块饼充饥。
“老婆婆,点心来一些。”
“禅师你肩上挑的是什么呀?”店里的老婆婆笑着迎接。
“这个,是我批注《金刚经》的书。”
“哦,你背它去哪?”
“去南方呵!”
“去做什么呐?”
“想破解南方顿悟的禅法!”
老婆婆点点头,想了一想,又说:“我读《金刚经》,正有一句不懂,想请师父为我解答,如答得上来,我就以烙饼供养您!”
德山大笑,想这老太婆还能问出什么深奥的问题来:“说来听听!”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师父:您现在要点的是哪一个心啊?”
“这……”德山一降愕然,不知如何回答。
点过去的心,过去心已灭;点现在的心,现在心生灭不停;点未来的心,未来心未生。因此,二祖慧可才有“觅心了不可得”的疑情。德山禅师因为老婆婆的一个问题,使得通身的狂妄自满,顿时粉碎,明白自己证悟的境界极其浅薄,毅然将《青龙疏钞》烧毁……
因为不认识自己的心,才觉人生茫然,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生命困境。假如能时时观照自心,检视自心,才能渐渐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假以时日必能乍见本来面目,清朗透澈,一切完成。
伯乐相马
在《战国策。赵策》里有一则关于伯乐为马宣传的故事。据载有一个人想把他的骏马卖掉,于是把马牵到市场上叫卖,然而一连三天都乏人问津,没有人知道这是匹好马。最后,这个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伯乐。他说道:“我打算把这匹马卖掉,可是已经在市场上站了三天,一直卖不出去。想拜托您帮我个忙,请您到市场上围着我的马看一看,临走前再回头看上几眼,我愿意付给您一笔酬劳。”伯乐看了他的马,确实是匹好马,于是就答应了。第二天,伯乐到市场上绕一绕,经过那匹马面前,左瞧右看,走过去又折回来。果然,伯乐刚从市场上离开,这匹马的价格立刻涨了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