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研究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作者: 高敏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 340000版次: 1页数: 330印刷时间: 2007/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688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为研究对象,集中研究了汉族声乐艺术,少数民族歌文化,民族乐舞文化,民族乐器文化,民族艺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其中尤其着力于探讨广西少数民族民歌和宗教仪式中的民族乐器、师公舞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汉族声乐艺术
第一讲 中国佛教歌曲之传统与现代
第二讲 中国古代声乐论著
第三讲 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点
第四讲 《鲜花调》及其变体
第五讲 汉族民歌《茉莉花》赏析
第六讲 桂林渔鼓文化
第七讲 曲艺音乐的分类
第二章 少数民族歌文化
第一讲 资源五排苗族歌俗文化调查
第二讲 资源五排苗族仪式歌曲调查
第三讲 资源五排苗歌的生存根基与行为方式
第四讲 资源五排苗歌的社会特征与价值功能
第五讲 资源五排苗歌文化的传承方式及发展趋势
第六讲 黑衣壮“虽敏”的文化特征
第三章 民族乐舞文化
第一讲 诗、乐、舞三位一体说
第二讲 壮族舞蹈的文化蕴涵
第三讲 壮族师公舞的研究价值
第四讲 壮族舞蹈的特征
第五讲 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
第六讲 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变迁
第七讲 侗族民间歌舞“多耶”的艺术特征
第八讲 傣族民间舞蹈和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异同
第九讲 湘西苗族舞蹈的分类及艺术特征
第十讲 湘西苗族鼓舞文化
第四章 民族乐器文化
第一讲 三弦历史述要
第二讲 弃笛取琴
第三讲 乐器,人类音乐文化的凝聚体
第四讲 “新民乐”问题研究
第五讲 广西“瓦鼓”与民俗
第六讲 古陈村坳瑶黄泥鼓与祭祖乐舞
第七讲 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与祭祀乐舞
第八讲 人类学视野中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
第九讲 苗、瑶、黎族口弦琴调查与Jew’s Harp的比较
第十讲 壮族唢呐与汉族唢呐的比较
第五章 民族艺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
第一讲 南宁国际民歌节与广西民歌的发展
第二讲 侗族文化“歌传之”的教育功能
第三讲 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途径
第四讲 侗族瑰宝
第五讲 对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与发展前景的认识
第六讲 桂西红水河流域的艺术传统及其现代价值的阐发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汉族声乐艺术
第一讲 中国佛教歌曲之传统与现代
——兼谈当代佛教歌曲《禅悦》
一、佛教哲学与乐神
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佛教,约在中国的两汉之际传人中国,渐为中国佛教。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佛教音乐应该是从东晋的唱导开始的。此时唱导已成为经师们的专门职业,他们为佛教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不容忽视。传统的佛教音乐的特点有三:一是以讲唱艺术为载体唱诵经文,如赞呗、转读、唱导;二是传播教义;三是普度众生。唱赞者多为僧侣,为出世佛教唱赞音乐。
早期的音乐多为宗教服务,在中国,供养神、佛、菩萨(佛经的唱导,敦煌壁画的伎乐等),在西方,供养耶稣、天主神(赞美诗、圣咏合唱等)。
(一)佛教教义哲学
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佛教传人中国后,教义上有许多创新,主要有三谛、圆融、顿悟、十玄、六相等。②佛教的教义理念、哲学思想,其终极关怀是为了生脱死——涅槊。人的生死乃是人类一大事,因此,吸引无数僧侣、居士、文学家、诗人、艺术家为之献身。僧侣、居士们以艺术做佛事,传播教义、佛法,普度众生离苦得乐,便有了佛教音乐、佛教绘画、佛经书法、佛像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