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育研究丛书 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孙杰远,徐莉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713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即社会对教育的诉求,更来自于教育内在的再认、蜕变和选择。譬如,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在当下和未来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凸现一体化,而另一方面却追求主体存在的差异,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等在不同的场域和角色体验中滋生或消解、变异或发展,这样的复杂性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陷于困境: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而要回答和化解这些问题进而寻求教育的逻辑,需要对教育前提性问题域的挖掘与梳理,需要一种切入的路径,需要更本原的逻辑主线,为此我们考察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适配性,其中的理论支持与事实范例是巨量的,但最终我们把目光停注在人类学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中的教育为关注点,贯穿了多元文化的观点,从人类学关注实践、关注生活的研究倾向,“详尽的深描”的叙述方式以及整体性视角和跨文化的观点展开教育研究,提出了教育和民族教育的文化场域的观察视角,汇集了对广西民族教育实践的田野调查和文化阐释,是对跨文化的、跨学科的和整体性的教育研究范式的一次尝试。
目录
第一章 人的本质与发展
一、人的本质
二、人作为自然存在
三、人作为社会存在
四、人作为发展存在
聚焦:人的存在对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 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分析
一、文化的本质
二、文化的变迁
三、文化的功能
聚焦: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
第三章 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分析
一、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教育的功能
聚焦:论教育与人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章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教育本质
一、民族教育内涵的诠释
二、民族教育的使命
三、民族教育的动力
聚焦: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幼儿教育为例
第五章 文化与教育互动的人类学分析
一、教育演进的文化基础
二、文化进化的教育推动
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双重性特点
聚焦:文化变迁与教育选择——对广西龙胜侗、瑶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
第六章 文化场域的本质与结构
一、文化场域的生成
二、文化场域中的文化关系及其特点
三、文化场域的教育意蕴
聚焦:特定文化场域中成长的康巴汉子
第七章 民族教育的理论支点
一、基于人类学的民族分析——个体存在的形态
二、基于人类学的文化分析——个体发展的文化基因
三、基于人类学的教育分析——个体发展的作用原理
聚焦:文化身份:固守抑或变通——世界文化前景与跨文化教育
第八章 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实践发展
一、民族文化地图的提取
二、文化场域与教育共生规约的解析
三、教育与文化结合的应然选择
聚焦:广西民族文化地图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人的本质与发展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双重特点;人是一个发展中的生命体,他的发展既受遗传因子的影响,也受外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是一个特定时空中个体自身选择与周围文化的互动过程。
一、人的本质
在人类诞生以来的漫漫长河里,人对自身存在之根的探寻就从未停息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皈依何方?”的困惑萦绕在哲学家、教育家和每一个普通的思想者的精神世界。人类永恒的使命是认识自己、征服自己。可以说,人对自身生命的困惑与生俱来。古希腊雅典娜神庙的圆柱上刻有一句格言“认识你自己”,这被苏格拉底规定为哲学家的使命。自此,人类揭开了自我探索的序幕。
(一)人的主体性的探寻
在古希腊时期,强调入的理性。著名的哲学家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理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苏格拉底说,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