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北京的佛寺与佛塔

分類: 图书,旅游,北京/山东/天津/河北 ,
作者: 张连城等编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9-1字数:版次: 1页数: 295印刷时间: 2004-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4581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北京是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遍布北京城内外。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物质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人民热切地希望进一步了解北京,一个以访古学史为特点的“北京游”的高潮正在到来。据有关人士估计,到2010年前后,旅游业将成为北京市的第一大产业。而旅游的档次、游客的要求自然也会逐年提高:不少游客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将旅游当作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当作提高本人文化素质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当作吸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古老的中国的一个过程。聚宝藏珍的北京城已经走过了三千年的历程,其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堪称中华之首、世界之最。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文化特征与区域划分
一、北京地区佛教寺院发展的历史渊源
二、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文化的四大特征
1.“庙系天下”的政治色彩
2.“庙会商业”的经济倾向
3.“园林景观”的养性修真
4.“包容合流”的宗教内核
三、北京地区佛教造像的时代脉络与特征
1.佛教造像的接纳与改造时代——南北朝
2.佛像中国化的黄金时代——隋唐
3.佛像的世俗化时代——宋辽金
4.藏传系佛像的兴盛和汉传系佛像的衰落时代——元明清
四、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
1.人性化的汉传佛教造像艺术
(1)脱尘沉静的圣化佛陀
(2)典丽灵动的诗化菩萨
(3)狞厉乖张的威化护法
(4)雅俗共赏的俗化罗汉
2.神怪化的藏密神祇造像艺术
五、佛教造像的“印契”与文化背景
1.佛的“相好”与手势
2.释迦牟尼的五“印契”与汉化特色
(1)释迦牟尼的五“印契”
(2)释迦牟尼“印契”的取舍及其文化内涵
3.阿弥陀佛的“印契”与东方的文化内核
(1)阿弥陀佛的诸种“印契”
(2)阿弥陀佛“印契”的思想内涵
4.药师佛的“印契”及其周围配置
5.大日如来的“印契”与佛教诸神的等级秩序
(1)大日如来的“印契”
(2)大日如来的思想寓含——等级秩序观念
6.弥勒佛的“印契”与诸种造像
六、关于寺院旅游分布区域的划分
第二章城区东线佛教寺塔名胜
明代建筑的恢宏之作——智化寺
北京现存的尼庙——通教寺
紫禁城周边的皇家寺庙——普胜寺与普度寺
地位特殊,身价尊贵的喇嘛庙——雍和宫
与雍和宫毗邻的古刹——柏林寺
难窥全貌的元代古刹——广惠寺
现存结构完整的明代大寺——隆安寺
落日余晖中的明代古寺——夕照寺
章嘉呼图克图的梵修之地——嵩祝寺
民族团结的纽带——双黄寺与班禅塔
南北相映的两座寺院——拈花寺
第三章城区西线佛教寺塔名胜
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
后海沿岸的明珠——广化寺
寺庙园林的恢宏之作——北海园林中的皇家寺庙
……
第四章西线佛教寺塔名胜
第五章西北线佛教寺塔名胜
第六章西南线佛教寺塔名胜
第七章其他地区佛教寺塔名胜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文化特征与区域划分
北京的寺庙数量众多,在全国堪称首屈一指。清代乾隆时期绘制的京城全图中,共标出内外城寺庙1207所,以供奉观音为主的寺庵共占108处,为众庙之首;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的共1631所,其中明确标出为佛教寺院的551所,占三分之一。虽然进入20世纪以来,寺庙登记的数量直线下降,由1930年的1734处,降到1936年的1135处。再降到1941年的783处。其绝对数量在全国仍为首屈一指。同时,梳理北京地区佛教寺院的历史渊源和轨迹,由于其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历史机遇,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基础丰厚,得天独厚,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约略言之,北京地区佛教寺院的历史演变,大体经过三次转化:政治色彩、世俗经济、养性修真。如果概括其文化特征,这三个阶段不是完全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包容,相互渗透,可以概括为“容纳百川”。这里,仅就北京地区佛教寺院的文化特征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