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北京的宫殿坛庙与胡同

分類: 图书,旅游,北京/山东/天津/河北 ,
作者: 肖飞等编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9-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229印刷时间: 2004/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4581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北京是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在,文物古迹遍布北京城内外。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物质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人民热切地希望进一步了解北京,一个以访古学史为特点的“北京游”的高潮正在到来。据有关人士估计,到2010年前后,旅游业将成为北京市的第一大产业。而旅游的档次、游客的要求自然也会逐年提高:不少游客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将旅游当作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当作提高本人文化素质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当作吸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古老的中国的一个过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宫殿
第一节历史沿革
第二节宫殿建筑
第三节建筑艺术
第二章祭坛
第一节神灵与苍生的感应场——祭坛说略
第二节北京古代祭坛概览
第三章祠庙
第一节祠庙说略
第二节帝王祠庙
第三节儒家祠庙
第四节名人祠庙
第四章胡同
第一节“胡同”一词的由来
第二节胡同的形成
第三节胡同的名称
第四节胡同中的掌故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宫殿
坐落于北京旧城中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故宫。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结束之后,它的皇宫就被称为故宫。
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1年)建成,明代自永乐皇帝之后的14代皇帝均在此居住。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沿用了明朝的宫殿,清代的10位皇帝也以此为起居之地。
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皇帝溥仪等皇室家族成员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朝(乾清门以北至神武门以内)。1914年民国政府在保和殿以南的外朝设立古物陈列所。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限令溥仪搬出皇宫。11月5日,溥仪等皇室家族成员离开了紫禁城。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了故宫博物院。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两馆统称为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于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第一节历史沿革
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紫禁城营建于明朝永乐时期。关于紫禁城营建的具体年代,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从文物古迹旅游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必要罗列出各家的观点,在这里只是将紫禁城营建的历史脉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而谈到紫禁城的历史,就不能不从元大都城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