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关四平著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450000版次: 3页数: 450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163927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三国定义源流研究(修订三版)》是一部其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力作,首次将《三国演义》的成书。文本与传播作为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考察与蕊巍,力图在中国文化流动的大背景上,探求这一文学和社会精神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特质,揭示其文化史意义。进而从特定角度与侧面观照中华民旅追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总结毕国长篇小说演进的巢些规律性东西。
上编四章为成书研究,着重探讨三国题材演化史中史传、传说、讲史、诗歌、戏剧等各个环节所蕴涵的文能意蕴与美学特征及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中编四章为文本研究,着重剖析《三国演义》的文化意蕴与人物美学特质。也探讨了其虚实艺术的独创模式与成功经验,
下编五牵为传播研究,主要考索了《三国演义》在文本系统、戏曲系统、说唱系统传播的所史过程、空间范围与传播途径、传播方式。进而观照《三国演义》对中国社会各层面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关四平,祖籍山东省平度市,1953年生于黑龙江绥化市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师范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关四平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用力尤勤。著作主要有:《后妃的命运》(199年《中国古代立学丛论》(1999年)、《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初版于2001年)、《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台著,1999年),校点有:周日校刊奉《三国志通俗演义》(合作,19e4年)、《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精选》(合作。1994年)、《太平广记》(合作,1995年)。此外,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目录
序言李时人
前言
上编 成书研究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的史传渊源
第一节 史传小说历史小说
一、中国小说与史传
二、历史小说与史传
三、《三国志演义》与史传
第二节 肇始奠基的三国史元典
一、以实录精神写史
二、寓褒贬论断于事
三、丰厚的文化意蕴
四、运奇笔再现奇人
第三节 添枝加叶的注释与增补
一、史实纲目的情节化
二、人物形象的立体化
三、褒贬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兼收集成的三国史编年
一、串珠成链的系统化
二、叙事艺术的典范性
三、锦上添花的形象化
四、结论和余论
第二章 野史传说中的小说因素
第一节 三国野史传说的神奇化
一、超越史实的神奇化倾向
二、强化才能的奇异美追求
第二节 褒刘贬曹的时代性思潮
一、人心与时代
二、帝蜀寇魏论
三、小说的倾向
四、简短的结语
第三节 隋唐三国传说故事考论
一、三国故事与社会文化
二、三国英雄与唐人心态
三、散见故事的连缀整合
第三章 讲史与三国故事的文学创造
第四章 三国题材的戏剧化
中编 文本研究
第一章 作家创作研究
第二章 文化意蕴探徽
下编 传播研究
书摘插图
上编成书研究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史传渊源
第一节史传•小说•历史小说
史传与小说乃至历史小说三者的关系颇为复杂,也是学界颇有争议的大问题。本文限于课题范围,只能作概略阐释,在逐层深入地论述中,落脚点还在于《三国演义》与史传的关系上,目的是要从史传的角度切入,以透视《三国演义》的史传渊源。
一、中国小说与史传
信史或日正史是指所记史事总体上真实可信的史传。中国的史传典籍汗牛充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与无比巨大的精神能量,具有广远的涵盖面。它以神话历史化的思维方式,吞噬了上古神话,使其成为史传中的组成部分;它孕育了中国小说,成为小说的源头之一。甚至连“六经”也几乎脱不开它的笼罩,历史上就不断有“以经为史”的呼声,作还经书为史籍的努力。“六经”是凝聚和沉积着中华民族观念、意识、思想精神的文化元典,属经典文化的范畴。史传连“六经”都能涵容,足见其文化蕴涵之丰厚深邃。因此,从总体上说,中国的史传也应属于经典文化的范畴。
从文化传统与叙事传统的发展嬗变角度说,史传上承神话,下开小说,开辟了中国小说的独特发展道路,影响着中国小说的文化内涵。
在文化传统的层面上看,受着经典文化濡染的史传作者,将其文化观念与审美理想倾注进史传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发同受经典文化影响的小说作者的心理共鸣,影响其所撰小说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