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考论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锦池 著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410000版次: 2页数: 405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16350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该书是作者自1982年以来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一点心血结晶,继《红楼十二论》出版后又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上编三篇,考中含论,从不同角度考证了《红楼梦》的著作权、曹雪芹的生卒年,以及小说的成书过程和大观园的时间跨度等一些重要问题。中编十篇,论中含考,从不同层面研讨了《红楼梦》的思想意蕴、主题学、结构学、文化学、审美特征等。下编五篇,就《红楼梦》的道德观念、人性观念、审美观念、社会观念分别与中国其他五大古典小说作了比较研究,以见其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该书对小说文本的研讨辩证地运用还原批评和接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且尝试着将文本、文献、文化作整合一体的研究。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个可喜的创获。
作者简介
张锦池,1937年2月生,江苏靖江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著作有《红楼十二论》、《红楼梦考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中国古典小说心解》、《漫说西游》等多种,及论文多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新校本注释者和注释定稿者之一。1986年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黑龙江省“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社会兼职有: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等。
目录
红学的新贡献冯其庸
——《红楼梦考论》序
前言
上编
《红楼梦》作者考
一 小引
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
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
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
曹雪芹生年考
一 引言
二 评胡适的前后三种说法
三 评周汝昌的“雍正甲辰”说
四 评李玄伯的“康熙乙未”说
五 说曹雪芹生于康熙戊戌年
六 说曹雪芹的卒年问题
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
一 小引
二 巧姐与大姐:说《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三 巧姐与香菱:说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
四 巧姐与二丫头:说巧姐的最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
中编
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
一 引言
二 美——人的仪表
三 美——人的才智
四 美——人的情欲
五 美——人的本性
六 简短的结语
略论《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一 小引
二 旨在揭示地主阶级必然衰败之内因
三 旨在传达“王道乐土”上的呼号
四 旨在塑造“千古未有之一人”
略论《红楼梦》形象体系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一 释贾宝玉的一句“呆话”
二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宝珠”
三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死珠”
四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鱼眼睛”
五 结语
下篇
书摘插图
上编
《红楼梦》作者考
一 小引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是曹雪芹,可又不时有人提出质疑。《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发表的戴不凡同志的《揭开作者之谜》,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质疑文章。“谜”底是:“曹雪芹是在石兄《风月宝鉴》旧稿基础上巧手新裁改作成书的。”
认为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改写者而不是原作者,这说法虽则并非始于戴不凡同志,乃是历史上的一种意见;然而戴不凡同志从多方面作了考证、论述,提出了有关的新见,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是有启发的。这一问题又是个没有真正解决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从胡适于1921年发表了《考证》,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以后,很少再有异议,也就没有人再去作过专题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但胡适的这一论断却是避开历史上的不同意见而仅凭所需的一条材料作出的。所以,戴不凡同志重新提出《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来进行讨论,我认为是有意义的。不待说,这类学术上的问题,通过各抒己见,互相争鸣,更容易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不揣谫陋,也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以就正于戴不凡同志和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