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庶民伊势信仰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其他宗教 ,
作者: 刘琳琳 著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23505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日本神道教的历史上,伊势神宫一直备受瞩目。本书集中研究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伊势信仰,从信仰组织、信仰行为和信仰思想等三个方面考察庶民的伊势信仰。庶民伊势信仰组织的特点在于庶民以家庭为单位与伊势神宫的御师结成师檀关系;其行为形态分为直接参拜伊势神宫的类型和非参拜神宫的、以地方社会为平台的行为类型;其思想特点是重视天照大神而轻视丰受大神,天照大神既是保佑现世功利之神,又是国家神。伊势信仰与天皇制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作者简介
刘琳琳,1973年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神道教、日本思想史以及近世史。
目录
绪章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先行研究综述
四、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伊势信仰的发展轨迹:从古代到近世
第一节 伊势神宫的创建:皇室对伊势信仰的垄断
第二节 向贵族和武士扩散的伊势信仰:从平安末期到江户时代
第三节 走向庶民的伊势信仰:从镰仓时代到织丰政权时期
第二章 江户时代庶民伊势信仰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师檀关系网络的形成
第二节 神符的样式及其发放
第三章 江户时代庶民参拜伊势神宫的行为
第一节 普通的参拜伊势神宫行为
第二节 出走参拜及其特点
第三节 神佑参拜的总体情况
第四节 神佑参拜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第五节 神佑参拜中的反秩序现象
第四章 地方性的庶民伊势信仰活动
第一节 神明社以及相关信仰活动
第二节 御锹祭与伊势信仰
第三节 神佑舞
第五章 庶民伊势信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意义
第一节 庶民思想者的伊势信仰的特点
第二节 天照大神信仰与尊王意识:庶民思想者伊势信仰的归宿
第三节 “这还不好吗”现象:伊势信仰在幕末社会转型时期的意义
终章
一、关于本书内容的概括
二、庶民宗教信仰整体中的伊势信仰
三、从伊势信仰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伊势信仰的发展轨迹:从古代到近世
第一节 伊势神宫的创建:皇室对伊势信仰的垄断
现位于日本三重县伊势市的伊势神宫,是由一系列规模不等的神殿组成的神社群。在这个神社群中祭祀着两位主神——“天照坐皇大御神”和“丰受大御神”,现代通行的称呼是“天照大神”和“丰受大神”。而供奉两个主神的神殿在各个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奈良至平安时代的文献中,祭祀天照大神的一般称为“太神宫”、“伊势太神宫”或者“皇大神宫”,祭祀“丰受大神”的称为“度会宫”,有时也称为“丰受大神宫”或“丰受宫”。中世以后,前者简称“内宫”,后者简称“外宫”,不过通称这两个神宫时一般称为“二所太神宫”。内外两宫各有许多附属性的祭祀其他神的神社,包括附宫(日语称为“别宫”)、摄社和末社三类,如内宫有10个附宫、33个摄社、16个末社,外宫有4个附宫、17个摄社和8个末社。
探寻事物的起源是历史学的基本任务。我们要了解江户时代的庶民伊势信仰,也要先从伊势神宫的历史讲起,而伊势神宫的源头则要追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