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李霞 著
出 版 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043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迄今为止最能代表我的人生体验、最能反映我的生命感悟、最能体现我的内心世界的作品。虽然,我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也不完全赞同佛教的人生信条,但我在写这部书的过程,确实主要不是在用“手”写,而是在用“心”写;我的思维源泉亦主要不是佛教典籍,而是人生感受;与之相应,这部书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主要不是佛教知识,而是我个人的生命体悟。这种体悟尽管很肤浅,但它毕竟反映了我的心声,展现了我的价值取向。尤其是这些年来,在获得了一些人生历练之后,我越来越感到世事纷扰的无趣和烦琐俗务的乏味,力图尽可能多地摆脱凡尘俗务的纷扰,静下心来,自我修炼。于是,我坚持步行上班,经常漫步于林荫道上,留意于大自然的冬尽春至和夏去秋来,欣赏着天空的白云、街头的翠绿、河里的清泉和水中的游鱼,思索着生活的真意和人生的究竟。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佛学读物。 当你春风得意、事事顺心的时候,当你穷愁潦倒、倍感失落的时候,当你遭遇挫折、一蹶不振的时候,朋友,你不妨坐下来翻开佛祖禅师的语录读上一二页,相信你狂热的心绪会慢慢平静下来,你失衡的心态会重新平稳起来,你冷暗的心灵也会感觉到一丝光亮、一息热气。尽管其中不全是真理、不全是精华,但也绝非毫无真理、毫无精华。究竟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还要靠你自己去鉴别。
作者简介
李霞,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所长,安徽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家哲学、佛教哲学及儒佛道关系研究。 主要学术职务:教育部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人文讲坛讲席教授、涡阳县老子文化研究开发高级顾问,黑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职务: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特邀检察员。 主要学术成就:主讲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十余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教育厅以及横向合作项目共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获省部级奖;出版学术专著《道家与禅宗》、《中国宗教》、《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道家与中国哲学》(明清卷)、《圆融之思——儒道佛及其关系研究》;出版合著《中国理学大辞典》、《安徽文化史》等,其中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完成的六卷本《道家与中国哲学》获安徽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目录
自序
上篇 人生之梦的剖析
第一章 人生如梦
一、人生如梦
二、人生之梦是一场戏剧
三、人生之梦是一次旅行
第二章 人生之梦的形成
一、心识在宇宙万法中的地位
二、心识的作用与人生之梦的形成
第三章 主体的虚假性
一、人从何处来
二、人的本质是什么
三、觉者的忠告:当悟身空
第四章 环境的空幻性
一、人类的生存环境:三千大千世界
二、人类环境的结构:世俗世界与佛国净土
三、人类环境的产生:法的缘起
四、人类环境的本质:法的空幻性
第五章 梦境的痛苦性
一、王子的体悟
二、生老病死苦
三、爱离怨会苦
四、欲求不得苦
五、三受皆苦
第六章 人生之苦的根源:贪爱与无明
一、人生的因果链条
二、善恶之业各有报
三、人生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
四、人生之苦的根源:贪爱与无明
下篇 人生之苦的解脱
第七章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一、梦破人应醒
二、梦破了,生命尚存,生活还在
三、调整人生之舟的航向
第八章 人生解脱 主宰在我
一、解脱的可能性:佛性常存
二、解脱的普遍性:佛性遍在
三、解脱的自主性:佛性本有
四、人生之路有两条,看你往哪儿走
第九章 信仰与正观
一、信仰与解脱
二、正观与解脱
第十章 道路与方法
一、三十七道品
二、戒、定、慧三学
三、六度
第十一章 智慧与觉悟
一、五花八门的佛教智慧
二、菩提觉悟
第十二章 现世解脱 现世成佛
一、解脱就是生于斯世、超于斯世
二、解脱就是活得不累、活得自在
三、千佛万佛不是佛
四、佛在世间,佛在心中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 人生之梦的剖析
第一章 人生如梦
二、人生之梦是一场戏剧
每一出戏都要由不同的角色构成,每一个角色都要有人扮演。每个人的人生之梦就是一场戏,这场戏中的每一角色都是由他(她)自己扮演的。他(她)要扮演儿女、孙辈,也要扮演父母、祖辈;他(她)要扮演丈夫或妻子,又要扮演上司或下属;他(她)还要扮演君子或小人或是亦君子亦小人,要扮演英雄或凡夫或是亦英雄亦凡夫……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扮演这些角色,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们在上演这场人生之戏时,有的角色与他(她)的“本我”正相吻合;如此,他(她)在演戏时便可直率地演、动情地演、忘我地演。而有的角色与他(她)的“本我”正相冲突;如此一来,他(她)演这场戏就很费脑筋了,必须巧妙地演、精心地演、费尽心机地演,以免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暴露了出来而把戏演砸了。不管他(她)本人与角色是不是一回事,既然扮演了某一角色,就必须演得逼真、演得精彩、演得动人。于是,人们为了扮演好某些角色,为了演好人生这场戏,必须用尽体力、智力和精力,必须榨尽自己身上的每一滴血,直至枯槁。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要扮演“上司”或“下属”这一角色,扮演这对角色并不轻松。扮演“上司”的时时要想着怎样管好下属,怎样使下属听话,以及怎样保住自己的位子和权利,不让下属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