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作者: 李广平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40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6737920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心血管病最新的研究进展基础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全方位地介绍了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全书共七章,分别是心血管病基础研究进展、冠心病研究进展、高血压研究进展、心律失常研究进展、心力衰竭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影像学研究进展、心血管病相关疾病研究进展,内容包括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编者自身的研究和经验。全书内容丰富、全面,供广大心内科医师及从事心血管研究的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心血管病基础研究进展
一、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
二、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主要的离子通道电流
三、缺血预适应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五、αβ-晶体蛋白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六、关于血管紧张素-(1-7)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七、TLR4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八、巨噬细胞在组织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九、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十、转化生长因子β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十一、热休克蛋白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
十二、连接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章 冠心病研究进展
一、急性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二、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三、直接PTCA及支架植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四、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
五、骨髓干细胞移植再生心肌的再质疑
六、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的评价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七、急性心房心肌梗死
八、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进展及费用效果分析
九、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
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试验结果的启示
十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
十二、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十三、远端保护装置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十四、在冠脉分叉病变的介人治疗中应重视实际临床预后
十五、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策略新进展
十六、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十七、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十八、心脏X综合征的过去、现状和展望
十九、低子量肝素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二十、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第三章 高血压研究进展
一、钙离子拮抗剂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二、由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三、β受体阻滞剂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四、从高血压指南看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
五、氧化应激与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
第四章 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一、短Q-T间期综合征
二、L型钙通道与心房重构
三、缺血预适应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机制
四、心房颤动的心房重构
五、Kv1.5钾通道与心房颤动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起搏阈值的影响
七、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除颤阈值的影响
八、心律失常普遍存在的电生理现象:心脏电学顿抑
九、心律失常性猝死
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十一、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十二、Ximelagatran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十三、内皮功能损伤在心房颤动左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十四、心房颤动的抗炎治疗
十五、左房扩大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十六、心房颤动起搏治疗的临床试验与研究现状
十七、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与心律失常
十八、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新进展
十九、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
第五章 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一、慢性心力衰竭型Ryanodine受体过度磷酸化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新分子机制
二、Ca2+与Ryanodine受体在心肌收缩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三、脑钠肽在心衰诊断中的价值
四、左西孟旦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五、SERCA与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六、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及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七、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慢性心力衰竭
八、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及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价值
九、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作用
第六章 心血管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一、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治疗的评估
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三、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评估中的应用
四、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
五、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
六、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七、心肌声学造影
第七章 心血管病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一、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二、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
三、肺栓塞的诊断及进展探讨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进展
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
六、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七、他汀类药物对强化调脂治疗的意义
八、无创动脉弹性指标与心血管疾病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心血管病基础研究进展
一、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
1988年美国学者Reaven注意到一些危险因素如糖耐量异常包括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常常聚集在某一患者身上,他将这种现象称为x综合征,并将其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这些异常的共同基础为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血浆胰岛素浓度代偿性升高(高胰岛素血症),因此这一综合征又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为效应器官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反应减弱,这既包括胰岛素对糖、脂、蛋白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减弱,也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在胰岛素抵抗状疾病谱中甚至在还未发生临床表现的初期,就已普遍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的定义为由于内皮细胞产生的N0生物活性下降而造成的缩血管物质和舒血管物质失平衡的状态,表现为胆碱能类激动剂及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内皮细胞既是血管的屏障结构,又是一重要的自分泌或旁分泌器官,它通过分泌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张力及血管壁与循环物质和血细胞之问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的扩血管物质是NO,NO具有强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抑制单核细胞的黏附等;而血管紧张素Ⅱ则是内皮细胞分泌的强有力的缩血管物质,通过促进一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如细胞内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而促进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以及刺激平滑肌增殖和迁移而引起血管重塑。因此,二者之间的平衡在血管张力调节和正常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