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口岸知识分子形成的文化特征—王韬研究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王立群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9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90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中国新闻之父”。他从成年起就开始从事西学东传的工作,通过翻译西书、创办报纸、撰写文章、主办考课等方式,促进了西学和近代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出发,采取“原典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王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活动,提示了他从传统人士向“口岸知识分子”转变的心路历程;并试图通过这一个案研究,阐明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口岸知识分子”的心理特征与文化特征。
作者简介
王立群,1971年生于山东。199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2003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目前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著有《解读》等,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出版总序
序文
导言
一 中国近代“口岸知识分子”活动的历史语境
二王韬其人
三王韬研究的学术史概况
第一章 上海墨海书馆:西学的初步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对西方文化的第一反应:直觉的欣赏与内在的抗拒
第二节 上海墨海书馆与近代西学东传
第三节 自西徂东:王韬对西学书籍的译介
第四节从传统士子文人到近代“口岸知识分子”的转变
本章附录(一):墨海书馆传教士考述
本章附录(二):与王韬联系密切的上海“口岸知识分子”考述
第二章王韬与欧洲的不解之缘
第一节王韬与近代东学西渐
第二节王韬笔下的法国形象
第三节英国——王韬心目中的理想国
第四节王韬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循环日报》:倡导资产阶级改革
第一节《循环日报》的创立与新闻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近代中国改革方案的提出
第三节政论文的文体革新
第四章 王韬的日本观:从“同文同种”到“狡焉思逞”
第一节赴日以前王韬对日本的认识
第二节王韬的日本之行
第三节 回国后对日本的关注
第四节 自相矛盾的日本观
本章附录:《扶桑游记》所载日本人考略
第五章格致书院:王韬的教育改革与中国大学教育的萌芽
第一节王韬近代人才观的形成
第二节格致书院的创立
第三节格致书院近代教育改革的尝试
第四节举办考课倡导西学
本章附录(一):格致书院创办经费统计表
本章附录(二):格致书院特课与季课历年获奖考生名录(按考生籍贯排列)
本章附录(三):上海格致书院春秋特课命题人名单
结语
附录一王韬著作及版本情况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上海墨海书馆:西学的初步接受与传播
上海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见证。自1842年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以来,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上海,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在上海开辟租界,划分势力范围,到19世纪60年代,上海已经形成了公共租界、法租界与中国人居住区并存的局面。西方殖民者在上海租界这个特殊领地内,想方设法通过建造教堂、创办学堂、设立医院等方式推行本国的文化形态,上海开始出现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新的休闲方式,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上海从此逐渐演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商业城市。外滩上迅速崛起的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群,为上海博得了“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称号,同时也成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有力证据。殖民者在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渗透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上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上海特殊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为近代中国的发展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人才。西方大量政治、经济、文化机构在上海的出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待遇颇为优厚的工作机会,吸引了一批落第文人先后进入这些机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