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张小玲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2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510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具体细致的文本分析为依托展开论述,通过对夏目漱石整个文学探索生涯的梳理,认为其从早期《文学论》开始的对文学共性的追求,到其后“写生文”文体的创新、对前近代式“叙述者”的坚持,以至晚年提出“则天去私”,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的轨迹。并进一步通过“文”及“文化身份”等关键词的链接深入揭示了文学者夏目漱石的文化意义,即对于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学近现代化之路的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关于文化身份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观
第二节民族国家、知识分子与文化身份
第三节 日本近代文化身份的探索与近代文学的成立
第二章“文”对二元对立的超越
第一节汉文学和英文学的对立
第二节从“场”到语言的主体性
第三节“文”与“道德”
第三章文体学意义上的“文”
第一节夏目漱石的“写生文”
第二节“美”与“真”的结合——兼谈“美文”与“写生文”的关联
第三节从《草枕》看夏目漱石“写生文”观的特质——兼对清水孝纯论文提出质疑
第四章“文”与“叙述”
第一节在“前近代”和“近代”之间——试论夏目漱石前期作品中的叙述者地位
第二节“叙述”与“近代的自我” ——从《道草》的叙述者谈起
附何为“近代的自我”
第五章生存论意义上的“文”
第一节夏目漱石基本精神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则天去私”的内涵——夏目漱石晚年精神世界解析
第三节投向“满洲”的视线——夏目漱石对近代中国的认识
第六章“文”的内涵与轨迹
第一节“文”与隐喻
第二节主体文现代性
附录一 日语的起源
附录二世纪国学者的“声音中心主义”
附录三“文”的谱系——从江户到近代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关于文化身份的若干问题
文化身份是本书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拟从近代日本文化身份的角度重新审视夏目漱石的文化价值,将他放在明治民族一国家形成的大背景中,通过考察以汉文学和英文学为代表的中西文化对其文明观的影响,探询夏目漱石是如何通过文学实践形成自己关于近代日本文化身份的构想,探究在文学与制度相互纠缠的明治时代,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共存关系。为了后文论述的需要,在进入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对文化身份这一概念的某些方面作一澄清。本章在第一节中,将重点论述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化身份观所呈现的新面貌: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本质性存在,而是具有建构含义的概念;第二节将结合日本近代的具体情况,阐释文化身份与民族国家和知识分子的关联;第三节将分析日本近代思想界对文化身份的探索轨迹和近代文学的成立背景。
第一节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观
Cultural Identity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与全球化过程的不断深入紧密相连的。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A93全球化,它使得西方的、主要是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其他国家,在文化上出现趋同的现象;它模糊了原有的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使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CulturalIdentity这个词有两种中文译法——文化身份或是文化认同,“文化身份又可译作文化认同,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