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与学术史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徐有富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4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57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章学诚在《校雠通义自叙》里说:“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范文澜对刘向父子编撰的《七略》给予了很高评价,指出:“它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西汉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上是辉煌的成就。”余嘉锡也说:“目录者学术之史也。综其体例,大要有三:一日篇目,所以考一书之源流;二日叙录,所以考一人之源流;三日小序,所以考一家之源流。三者亦相为出入,要之皆辨章学术也。”
看来目录学的任务与价值之一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不过语焉不详,本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说明目录学与学术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分析书目是怎样进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并且论证书目具有学术史价值。
作者简介
徐有富,1943年出生于南京。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李清照》、《校雠广义》(与程千帆合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主编)、《郑樵评传》、《唐代妇女生活与诗》、《诗学原理》等,并发表诗学、古典文献学论文多篇。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奖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汉书艺文志》
一关于六艺略
1.何谓六艺
2.孔子将六艺变成了六经
3.为何称六艺略而不称六经略?
4.六艺略为何置于《汉志》首位?
5.为何将《易》类置于六艺略之首?
6.汉武帝特别重视《春秋》公羊学
7.史学处于附庸地位
8.汉代经学重家法.
9.《孝经》为何置于六艺略?
10.汉代强调通经致用
二关于诸子略
1.诸子学乃私家之学
2.儒家为显学
3.黄老之学在西汉盛行一时
4.法家不可废
5.诸子之学日趋衰微
6.小说家不受重视
三关于诗赋略
1.诗赋创作相当繁荣
2.西汉已出现总集与别集
3.乐府民歌也值得重视
四关于兵书略
1.当时军事著作很盛行
五关于数术略
1.数术类著作颇受重视
2.数术类著作充满迷信成分
六关于方技略
1.方技水平不高
七关于目录学
1.《别录》与《七略》——中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
2.《汉书艺文志》——第一部史志目录
第二章《七录》
一关于经典录
1.六艺已经典化
二关于记传录
1.该时期史学获得了蓬勃发展
2.私家撰国史蔚然成风
3.编年体史书也受到了重视
4.礼书撰修成绩突出
5.重视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载
6.杂传特别盛行
7.谱谍备受关注
8.目录学发展迅速
三关于子兵录
1.兵书并入诸子乃大势所趋
2.先秦诸子著作不断亡佚
四关于文集录
1.文体增加了,文的概念也变化了
2.《楚辞》为何单独列为一类?
3.别集大量涌现
4.总集也获得了发展
五关于术伎录
1.术伎依然受到重视
2.医学有了明显的进步
六关于佛法录
1.佛经盛极一时
2.佛经目录
……
第三章《隋书经籍志》
第四章《新唐书艺文志》
第五章《宋史艺文志》等
第六章《元史艺文志》
第七章《千顷堂书目
第八章《四库全书总目》
第九章《书目答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汉书艺文志》
我们研究西汉以前的学术发展状况可以利用《七略》,《七略》今虽不存,但是《汉书艺文志》可视为《七略》的缩影。《汉志》序已谈到了这一点: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1701页)除分类外,《汉志》各类之序与款目中的附注,也都保留了《别录》与《七略》中的丰富资料。
《汉志》对《七略》有所增删调整,但是不大。《汉志》最后总计道:“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汉志》来了解周秦西汉的学术发展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