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集传播考论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巩本栋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57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古典文献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以一种相对集中而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且通过传抄、印刷、编辑、整理、诵读、研究等传播方式,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参预了对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文化内涵的塑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文献传承的过程中,不仅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具体文献的传承,参预了对中国文化之民族特色的塑造,并影响了中国人对自身心理情感与思想文化的民族认同;而且,作为文献著录和书籍传承的重要支撑的目录学,也一贯致力于整合林林总总的固有文献与已有知识,使之系统化与合理化,与此同时,其自身还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与学术框架。有鉴于此,几年前,当南京大学文学院(当时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正式实施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研究计划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同人们集思广益,提出以“文献传承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为名设立子课题,并很快通过了专家组的立项论证。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就是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巩本栋,1955年生,江苏丰县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韩国延世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大学访问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述有《北宋党争与文学》、《唱和诗词研究》、《辛弃疾评传》、《广弘明集释译》、《中国现代学术演进》等。
目录
综论篇
论宋人别集的编纂、刊刻与流传
一、宋人别集编纂的概况
二、宋人别集的类型和编纂体例
三、宋人别集的保存、刊刻与流传
四、关于宋集宋注
论明人整理宋人别集的成绩
一、元人对宋集的收藏与传刻
二、明人对宋集的搜集与保存
三、明人对宋集的刊刻与传播
四、明人对宋集的辑录与选编
论清人整理宋人别集的贡献
一、清初士人保存文献的意识
二、四库馆臣辑宋集的成绩
三、清人对宋集宋注的整理与传播
域外篇
论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学史料
一、宋人的别集与总集
二、宋集之朝鲜本与和刻本
三、宋集之选本和注本
四、诗话及其他域外文献中所见宋代文学史料
论朝鲜时代的宋人诗文选本
一、对宋诗发展的认识
二、对理学诗派的钟情
三、宋四六选本的编纂
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从宋本到朝鲜活字本
一、宋本的编撰、刊刻与流传
二、宋庚寅增注本的版本面貌和特征
三、宋本“补注”和“庚寅增注”的撰者
四、宋本与元本的关系
五、元本和朝鲜本中刘评的有关问题
六、宋本与朝鲜活字本
宋人撰述流传高丽、朝鲜两朝考略
一、汉籍流传高丽、朝鲜两朝概说
二、经部书考略
三、史部书考略
四、子部书考略
五、集部书考略
六、几点思考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后记
书摘插图
综论篇
论宋人别集的编纂、刊刻与流传
四、关于宋集宋注
对于迭遭厄难的北宋文集的重新搜集、整理,南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与唐代几乎没有唐人注唐集的情况截然不同,南宋时出现了众多的宋人别集的注本、选本、选注本和评点本。像王安石、苏洵、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朱淑真等人的诗集,都有宋人注本传世,苏轼则更是诗、词、文章都有宋人的注本和选注本。朱熹的《感兴诗》有宋人蔡模的注,《武夷棹歌》有陈普注,苏轼的词有傅斡的注。其他像孙觌的尺牍、王十朋的《会稽三赋》、李廷忠的《橘山四六》等,也都是以注本的形式流传的。至于原有注而后世佚失的也很多。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著录,苏轼兄弟《和陶集》十卷,原有傅共注。卷十七著录周邦彦《清真集》,楼钥音释。卷二十一有曹杓注《清真词》二卷,曹鸿注《琴趣外篇》三卷。《宋史艺文志》所著录的陈逢寅的《山谷诗注》二十卷等,惜皆已佚失。又,南宋有任渊所注宋祁诗和选注的黄庭坚的诗文集①,福建建安坊刻《永嘉先生标注张文潜集》十卷②,汪应辰注包拯《包孝肃奏议》③,裴及卿注欧阳修诗④,顾禧《补注东坡长短句》⑤等,也都已不存。总之,宋集宋注乃成为宋人别集的一大特色。当然,由于这些注本的作者的识见和学问有高下、注释的难易程度有区别,因而注本的详略和水平也不免参差,但无疑都为保存宋集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后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里仅择其要者,略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