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的张力—EPR论争中的爱因斯坦、玻尔和泡利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白彤东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1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115140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似乎同时总与形而上学有耐人深思的杂糅。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直到爱因斯坦、玻尔和泡利。
爱因斯坦和玻尔以及泡利等量子力学家之间的EPR争论不仅是20世纪科学界最重要的论战,而且还被认为超出了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边界,成了哲学层面的分歧和对抗。
但作者通过精细的文本阅读指出,对这一争论的形而上解读是有重大偏差的,他们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并不涉及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或者我们能否认识外部世界等古老的哲学问题,而只是关于特定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以及特定理论解释是否成立等具体问题。
通过这一梳理,我们会发现科学家对科学复杂而微妙的理解,他们感受到的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在特定研究与普遍诉求之间的张力,这远比给他们简单地贴上“实在论者”、 “反实在论者”、“自然神论者”等标签更有趣。
作者简介
白彤东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学士,科学哲学专业硕士,波士顿大学哲学专业博士;曾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狄伯纳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访问一年,现任泽维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作者对量子力学思想史的理解得益于其论文指导老师John Stachel教授,而Burton Dreben教授所讲解的维特根斯坦、奥斯汀、蒯因的思想对作者的科学哲学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除了继续研究物理学思想史以及科学哲学中的一般问题之外,作者也对政治哲学与中国哲学有很大的兴趣。
目录
《北京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丛书》总序
致谢
导论
1.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2.量子力学对传统实在观的挑战
3.本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宗旨
4.章节内容介绍
第一章EPR问题
1.原版之EPR
2.EPR的一个修正:分隔实验
3.EPR原始实验的另外两个延展:波普尔实验和贝尔实验
4.EPR问题的核心及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对其的回答
第二章EPR论争中的爱因斯坦
1.爱因斯坦的“实在论”和实证主义
2.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批判:月亮论辩、唯我论、系综解释
第三章玻尔是个实证主义者吗?
1.“实在论者”玻尔
2.玻尔的“实证主义”倾向
第四章玻尔的光栅
1.对玻尔光栅的正确解读
2.不可控制的打扰、作用量子的角色以及玻尔的关于“分割”的概念
3.一些关于玻尔光栅的进一步问题
4.对玻尔思想实验的实证主义解读:经典打扰观和量子打扰观
5.两个相关观点:量子力学的不可图像化和玻尔的“现象”概念
第五章玻尔对EPR问题的回应
1.玻尔对互补原则的讨论
2.条件影响论辩
3.条件影响论辩的问题
4.经典语言的实在性
5.调和问题
第六章泡利的世界观:神秘与理性的互补
1.理性与神秘的耦合
2.耦合的体现:不同领域中的互补性
3.泡利的实在论
4.由量子力学看泡利的实在论
5.原型、宇宙秩序、共时性
6.科学家的良心
7.最后几点评论
第七章泡利与科学哲学
1.泡利对量子力学的实证主义解读的批评
2.泡利:经验的,但不是经验主义的
3.泡利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批评
4.泡利的局域的反实在论
5.在各种主义、经验与理念、保守与革命的张力下游走
6.哲学能否作为一种分析与批判的活动:泡利式的批评
7.自然主义与富裕的困境
第八章泡利对EPR问题的处理和他对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观念
跋
附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EPR问题
1.原版之EPR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下简称为EPR)合写了一篇挑战量子力学完备性的文章。①EPR指出,根据量子力学,如果两个系统在某个时刻相互作用,这两个系统(系统一和系统二)就形成了一个复合系统(composite system)。这个复合系统由一个态函数(或波函数)表示,而这个态函数并不是这两个系统各自态函数的简单乘积。为简单起见,让我们假设这两个系统的位置之差x1-x2和它们的动量之和P1+P2在它们相互作用后均有确定值(这两个确定值由复合系统的态函数给出)。根据量子力学,这是可能的。接着我们立即对系统一的位置做一个精确测量,其结果与复合系统的态函数(所能告诉我们两个系统之间的位置差异)一起用来预测在同一瞬间系统二的位置x2。根据EPR给出的“物理实在的要素”的定义,系统二的位置的确定值就应该被当作“物理实在的一个要素”,这个要素在系统一的位置被测量前就已经属于系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