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投资 融资,
作者: (美)博格著,李耀廷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9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10567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聆听“指数基金教父”的金玉良言
——当回报达到最高峰时,风险也就不远了 。
——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朋友。
在当今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下,在遭遇了投资市场的重创后,聆听美国投资界至尊级人物、“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的谆谆告诫,对任何投资者而言都将是最有助益的:
低成本投资依然是首选策略。博格始终把投资成本放在第一位。他之所以鼓励指数化投资并不是因为市场有效,而是因为其每年所有成本加起来只有0.1%~0.2%。
小心对待市场预期,即使是专家的预期。策略师总是年复一年地预计市场将上涨,而且涨幅通常在10%左右。别理睬那些一贯看涨的策略师的预期,看跌人士是无法在华尔街长期立足的。
永远不要低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投资市场的历史回报无法作为判断未来收益的可靠依据。实际上,投资者应该在投资组合中保留部分短期或中期优质债券。
当心金融创新。因为大部分金融创新工具的设计目的在于充实创新者的腰包,而非投资者。它是复杂和昂贵的代名词,与大多数投资者需要和应该获得的结果是相违背的。博格相信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几乎总是取得长期投资成功的捷径。
历史业绩出众的共同基金经常遇挫。200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37%。富达麦哲伦基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 2007年表现良好,2008年却损失了49%。不管怎样,追踪历史表现通常是失败者的做法。对投资者而言,他们必须做好每三年中至少有一年的时间落后、甚至是大幅落后市场的准备。
当然,除了以上的忠告外,与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一样,博格认为成功的投资最终都与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不要轻易去追逐物质富裕的短暂满足,应该把投资乃至人生的重心放在实现持久性知足上,这才是真正的长赢投资之道。
聆听“指数基金教父”博格的沉思之言
做投资风暴中永远的“不倒翁”
在共同基金领域,他就像股神巴菲特一样声名显赫
“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之一
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最为推崇与最为信赖的投资大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列维特 鼎力推荐
美国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博格本人亲自为《博格长赢投资之道》撰写中文版序
推荐购买中国第一部透视当今股票投资界的纪实体股市实战小说《操盘手》(花荣著)
推荐购买中国第一部可用于培训的精彩商战小说《输赢》(限量纪念版)(付遥著) 赠可以听的光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
内容简介
约翰• 博格是美国先锋共同基金集团的创始人,美国投资界的至尊级人物,被誉为“指数基金之父”。在《博格长赢投资之道》中,他立足于华尔街的贪欲横流,阐释了与“知足”相关的投资、基金业与人生问题,引导读者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如何取得长赢投资之道。与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一样,博格认为成功的投资最终都与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不要轻易去追逐物质富裕的短暂满足,应该把投资乃至人生的重心放在实现持久性知足上,这才是真正的长赢投资之道。
作者简介
约翰•博格◎世界上最大的不收费基金家族、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创始人,博格金融市场研究中心总裁,人称“指数基金教父”。◎被《财富》杂志评选为“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之一。◎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被美国著名金融杂志《机构投资者》授予 “终身成就奖”。
目录
引言永无止境的知足
第一部分赢家的博弈
第1章我赢头,你输尾:成本太多,价值不足
第2章乌龟赢,还是兔子赢:投机太多,投资不足
第3章土鸡能否变成金凤凰:复杂性太多,简单性不足
第二部分重新打造共同基金业
第4章“皇帝的新衣”还要穿多久:计算太多,信任不足
第5章CE0多少钱方可知足:商业行为太多,职业操守不足
第6章谁说基金生来就是要死亡的:推销太多。管理不足
第7章做“超级公司”,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太多,领导者不足
第三部分华尔街的良心
第8章快跑的未必能赢:物质太多。奉献不足
第9章用过去改变未来:21世纪价值观太多,18世纪价值观不足
第10章追逐人生中的真兔子:“成功”太多。品行不足
结束语什么是知足
附录我挖掘的那些钻石
后记为什么我要努力去奋斗
致谢
译者后记
媒体评论
本书为“承诺”、“责任”和“管理”等诸词汇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书中所展现的博格的个人准则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如今的贪欲行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渎职以及疏于监督等社会现象,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美国投资者幡然醒悟,而本书便是他们的必读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列维特约翰•博格的深情呼吁蕴含了一连串的生活经验,涉及个体在商业与社会中的作用,发人深省。如此一本书,却能激发您无限的思考。确实难得!请阅读本书!——美国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博格以他独一无二的投资理念在基金业中掀起了一场运动,最终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股神沃伦•巴菲特巴菲特不可能告诉你如何成为沃伦•巴菲特,而博格对他的投资原则的详尽描述,使我和上百万的投资者在20年后将令我们的邻居羡慕不已——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这充满着变数的20年中又能高枕无忧。——经济学泰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本书简洁、清晰地阐述了个人必须在投资、经营企业乃至人生这一更广泛意义上达到平衡。不过,在当今追求‘即时满足’的世界中,我们身边的确缺乏像约翰•博格这样的人。——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董事长大卫•索科尔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赢家的博弈
第1章我赢头,你输尾:成本太多,价值不足
在19世纪的英国,曾经流传着一首古老而又精彩的诙谐短诗。现在,请让我用这首诗作为本书的开篇之语。
有些人,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工作。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贸易。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金融。
即使到了今天,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可以用来形容金融业与整体经济之间的现实关系。而我一生的职业生涯,便是完全致力于服务金融业。
我引用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的话,将那些保证我们的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硬性规则称之为:“粗陋计算的无情规则”。
$金融市场创造的总收益,减去金融体系的成本费用,等于实际交付给投资者的净收益。
$因此,总体上,如果金融体系坚持只有在(永久性)扣除中介费用之后才向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收益回报,那么,不管股票和债券市场能够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金融体系自身产生的庞大费用,都将给美国公民的退休储蓄能力带来严重的损害。
$金融体系的费用越高,投资者的收益就越低。
$投资者将处于如今这种耗费庞大的投资“食物链”、的底部。
那么,透过这些不容争辩的分论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基本原理:金融体系终归是从我们的社会攫取一定的价值的。
这些都是当今美国金融体系的真实写照。不过,金融业自身是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才演变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单元体。显然,这种现实情况也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逐渐形成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绝大部分人似乎不用再去生产任何产品。我们仅仅是不停地来回相互交换着几张贸易单据,交换着各自的股票和债券,却最终给金融管理机构带来了一笔笔真切的财富。而这一过程所创造的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已经不可避免地为金融体系增添了更多的成本,并植入了巨大且深不可测的风险。
沃伦•巴菲特的睿智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这样说道:
大部分的赚钱行为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负面作用……随着高额费用运作模式变得日益普遍……这种赚钱行为便加剧了对当前社会的危害趋势。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标准年轻脑力工作者将被吸引从事利润丰厚的金融管理工作,并将卷入随后发生的多种现代冲突之中,这与能够提供更多更大社会价值的工作是有区别的。
一个不可避免会从社会攫取大量价值的行业,却吸引并转移了大量的青年才俊。对于这种现象,我和芒格先生有着同样的担忧。当我与大学生们谈话交流时,我常常恰巧会讲到这一点,但我从来没有直接建议他们不要进入金融管理领域。我明白,只言片语是无法打消一个人从事高额利润行业的念头的。相反,我会要求年轻毕业生在从事金融业之前好好思考一句箴言。而且,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我都要求你认真思考这句箴言,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并加深对人生的领悟,那就是:
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中,在寻觅人生的满意和幸福时,应该如何去超越一次次的“知足”状态,并“不知足”地为人类同胞而奋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07年5月,时值金融热潮的巅峰,我参加了乔治敦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并不得不提到了下面这些有关金融的看法:
第一,如果你要投身金融业,一定要睁大眼睛,要认识到任何企图从客户身上攫取价值的行为,在比现在还要严重的社会态势下,将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钱并无良心可言”。这句话本身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让这一普遍认可的道理驱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良心感受,更不要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品格。
第二,如果你现在就要开始投资,那么几十年之后,你将拥有足够的资金享受退休后的生活。但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业从你的业务利润中攫取一定的价值。我鼓励你对美国和全球股市中的低成本指数基金(如先锋基金模式)进行投资,是的,这种建议是利已的。但无论我们的金融市场能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唯有这种操作模式可以确保你能公平分享自己的收益。
第三,不管你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牢牢秉持那种职业的传统专业价值观,尽管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现今的社会中正在迅速淡化,但其最高准则始终都是服务于客户。同时,不要忽视自身所处社会、国家和世界的更高利益。就像威廉•佩恩(wWilliamPenn)指出的那样;“你我在这个世界上只身仅走一遭,要尽自己所能去做有益之事,要尽一切可能展示自身之友善,因为你我无缘再走这一遭。”
正如事实发生的那样,我在乔治敦大学演讲中所做的告诫,不但被证明是具有惊人的预见性,而且是相当及时的。那就是,必须要承认“任何企图从客户身上攫取价值的行为,在比现在还要严重的社会态势下,将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金融行业已经是害人反害己了。
果然如此,2007年7月,在距离我发表这次演讲仅仅才两个月的时间,金融业所创造的复杂、昂贵、高风险且毫不谨慎的债券便让其自食苦果,先前由花旗集团和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及贝尔斯登主导的金融行业便开始崩溃了。随后,在许多资产负债评估中便出现了大量的账面价值减记现象。截至2008年年中,总体上,那些账面价值减记所产生的亏损总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750亿美元,而且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减记行为。
在金融业中挣扎生存
在乔治敦大学进行演讲时,我曾指出,2006年,在构成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500家上市公司的7110亿美元的赢利收入中,仅金融一个行业就贡献了2150亿美元——占据了总赢利收入的30%(如果在计算时包括像通用电气那样的大型工业企业的金融子公司的收入,这个百分比数值也许会是35%或更高)。金融业对美国经济与股市的支配已非同寻常。金融业单个行业的收入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高利润的能源和技术两大行业企业收入的总和,更是美国蓬勃发展的卫生保健和大工业两大行业企业收入的3倍。
但是,到告别2007年的那一刻为止,金融业的赢利收入猛然下降了一半,年终仅余1230亿美元。不仅仅使金融业的赢利从先前占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所包含的500家上市公司6 000亿美元总收入的30%,降到了其总收入的l7%,而且导致了在标准普尔500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中,90%的企业收人的下跌是完全由金融业造成的。到了2008年,这一大屠杀式的悲剧仍在上演,人们称这是因果报应。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由银行造成的债务风险中,银行企业的客户共丧失了数千亿美元的财产价值,而银行企业的职员也遭遇了大规模的裁员,导致20多万金融业从业人员丢掉饭碗,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主管人员却依然享受着惊人的高额薪酬。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这是人们虚构的:
在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崩溃后;一位投资银行家对同事说:“我给大家同时带来了坏消息和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好消息是,这些钱中没有一分钱是我们自己的。”
然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额外的提醒,那就是:对于大多数情况而言,对金融业有益的事情,对投资者则是有害的。①
破产时依然获得了巨额酬金的CE0们
让我们看看,在最近的金融动荡中,三位大名鼎鼎的未对客户和股东尽责的金融业CE0们,他们最终拿走了多少钱。
$2003年10月,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担任了花旗集团CE0,当时花旗股票每股售价47美元。花旗的业绩刚好了没几年,他们便创造了一个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并在五年内崩溃,(迄今为止)注销了约210亿美元。花旗集团的每股赢利从2006年的4.25美元下降到2007年的0.72美元。在我写这本书时,其股票每股售
价约20美元。普林斯先生因集团业绩好时的贡献而获得了1.38亿美元的酬金,但并没有因为随后的灾难而受到处罚。(2007年11月4日,普林斯辞职。)
$美林证券CE0斯坦利•奥尼尔(Stanley 0’Neal)的经历,与此类似。该公司风险投资组合所承担的风险最终在2007年年底爆发,减记额达到了l90亿美元(有可能会更多)。该年度,美林报告的净亏损是每股l0.73美元,其股价从每股95美元下跌到目前的不足2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