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辩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陈曦钟等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版次: 1页数: 51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42011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书系的作者们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论述方法及酣畅流利的文笔,努力坚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有述有评,述评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反映历史客观真实,介绍观点全面准确,叙述过程简明扼要,评论评价公正公允。全书基本理清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领域百年学术论辩主要问题的脉络;对所列论辩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析;以历史和全局的目光,对一百年来各种重要论辩资料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使人们对历次论辩产生了新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采,无论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小说,也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产生过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本书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小说方面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载录了论辩各方的一些基本观点,这对于学习、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与研究作家作品都是很有用处的。它可以使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我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因为它和我们的文学史学习、作家作品学习很贴近、很直接。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三国演义》研究论辩
一、罗贯中的籍贯之争
二、罗贯中的交游问题
(一)罗贯中与施耐庵
(二)罗绩中与赵宝峰、高明
(三)罗贯中与农民赵义
三、成书年代之争
四、版本之争
五、主题之争
六、人民性问题
七、曹操形象评价之争
第二章 《水浒传》研究论辩
一、成书年代与作者之争
(一)成书年代
(二)作者是谁
(三)施耐庵其人
(四)围绕“施耐庵即施彦端”展开的讨论
二、版本及成书过程之争
(一)古本《水浒传》
(二)简本与繁本
(三)李卓吾评语的真伪
三、思想主题之争
(一)关于“农民起义说”
(二)关于“忠奸斗争说”
(三)关于“为市民写心说”
(四)关于“反映游民意识说”
四、会圣叹及其评点《水浒传》的功过
(一)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吗?
(二)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功过
五、人物评价与艺术成就
(一)对宋江等人物的评价
(二)《水浒传》的艺术结构
第三章 《西游记》研究论辩
一、作者之争
二、祖本之争
三、主题之争
四、孙悟空原型之争
第四章 《金瓶梅》研究论辩
一、成书年代与版本之争
(一)成书年代
(二)初刻本
……
第五章 《醒世姻缘传》研究论辩
第六章 《聊斋志异》研究论辩
第七章 《儒林外史》研究论辩
第八章 《红楼梦》研究论辩
第九章 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论辩
第十章 谴责小说研究论辩
第十一章 话本小说研究论辩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编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三国演义》研究论辩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元明间较早问世的长篇章回小说之一,“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具有丰厚复杂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成就。本章试图对20世纪《三国演义》研究进程中的论争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新世纪的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起点。
由于20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百年来关于《三国演义》的讨论呈现阶段演进的特点。概括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世纪初至30年代初为第一个阶段,胡适、钱玄同、谢无量、鲁迅、郑振铎等学者引进西方现代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等问题进行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阐释,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学术的转型。30年代受国内战争的影响,研究比较沉寂,至40年代才重新掀起高潮,这是研究的第二阶段,特点是在前段研究的基础上趋于广泛.、精细和系统,对版本等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50年代为第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比较集中、影响也较大的讨论:1954年兴起的《三国演义》是否具有人民性的讨论,1959年围绕对曹操的评价展开的讨论。进入“文化大革命”之后,《三国演义》研究被纳入“评法批儒”的政治轨道,研究思路狭隘,模式比较单一,几无学术成果可言,这是研究的第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