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王向远 等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版次: 1页数: 26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42015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国的翻译文学史源远流长,从东汉佛经翻译开始,一直到现在,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从历史的悠久和规模的庞大而言,可以说中国的翻译及翻译文学的历史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本书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翻译方面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载录了论辩各方的一些基本观点,这对于学习、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与研究作家作品都是很有用处的。它可以使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我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因为它和我们的文学史学习、作家作品学习很贴近、很直接。
目录
绪论
序章 中国翻译文学百年巡礼
一、近代:翻译文学的肇始
二、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的繁荣
三、30年代翻译文学的成熟
四、战争时期(1937一1949)翻译文学的艰难推进
五、50年代至70年代的翻译文学
六、80年代至90年代翻译文学的全面繁荣
第一章 “信达雅”之争
一、“信达雅”及其来源的争论
二、有关“信达雅”内涵的诠释及其论争
三、“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论争与研究
第二章 直译与意译之争
一、对直译的两种理解
二、反对逐字直译,主张意译
三、强调“直译”、“意译”的辩征统一
第三章 “异化”与“归化”之争
一、近现代“归化”和“异化”的彼此消长
二、80年代至90年代以后的“归化”与“异化”之争
第四章 复译、转译之争
一、复译之争
二、关于转译
第五章 “处女”、“媒婆”、“奶娘”之争
一、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对翻译文学的认识
二、创作与翻译的价值关系:“处女”、“媒婆”与“奶娘”的争论
第六章 形似神似、等值等效之争
一、“神似”与“形似”
二、关于“化境”
三、关于“等值”、“等效”
第七章 “可译”与“不可译”之争
一、“不可译”与“可译”两端
二、可译与不可译之间
第八章 翻译文学国别属性之争
一、“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提出
二、围绕翻译文学国别属性问题的争论
第九章 “科学”论与“艺术”论之争
一、翻译:艺术?科学?科学+艺术?
二、“美化之艺术”论、“优势竞赛”论及其引发的论争
第十章 关于“翻译学”的论争
一、“翻译学”可否建立?
二、如何看待借鉴西方译论,如何看待和吸收中国传统译论?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补后记
编辑后记
书摘插图
序章 中国翻译文学百年巡礼
一、近代:翻译文学的肇始
要考察20世纪中国的文学翻译史,必须首先追溯到19世纪晚期开始的近代翻译文学。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和挑战,中国由长期的闭关自守而被迫打开国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开始大规模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兴起了一股持续不衰的翻译热潮。这股翻译热潮对我国的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文学翻译在整个中国近代翻译中,数量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巨大。为了弄清楚近代翻译文学的总体状况,我们先来了解一组与之相关的数据:阿英著《晚清小说目》一书中,收录创作420篇,翻译587种,共1007种(注,除去发行年月不详的和1912年以后发表的作品);《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中的《文学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篇,收录的1912年到1920年的创作有322种,翻译有395种,共717种;《20世纪中国文学大典》将清末民初作为一个完整的时期,收录的创作是59种,翻译是51种,共110种;根据日本学者樽本照雄的统计,1902年至1918年间,翻译小说共有4362种;按郭延礼的粗略估计,从19世纪70年代到五四运动,翻译小说有2569种,翻译诗歌近百篇,翻译戏剧20余部。尽管这些数据统计依照的标准有所不同,与本土文学创作相比,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近代翻译文学的繁荣。随着翻译文学的兴盛,就出现了探讨翻译问题的文章,翻译理论与翻译文学理论也由此发轫。在翻译理论方面,近代最早提出翻译理论见解的是严复。严复在《天演论》初刻本《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并论述了信达雅之间的关系。严复的这篇《译例言》是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滥觞,并在此后一百多年中国翻译理论中独领风骚,不断被阐释和发挥,成为我国翻译——包括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译坛对翻译文学的理论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