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沟通阻梗与地方协调机制建设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钟伟军著
出 版 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8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183016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特殊路径入手,分析由此而导致的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关系的变化及两者新的利益关系,并从政治沟通的视角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本书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使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阻梗,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发生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重构中国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之间的有效的协调机制,是作者赋予自己的学术使命。
内容简介
我国原有的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关系是在民族国家建设的整体框架下建构的,在这种框架下,国家、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被高度地整合在了一起。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型,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书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特殊路径入手,分析由此而导致的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关系的变化及两者新的利益关系,并从政治沟通的视角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本书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使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阻梗,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发生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重构中国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之间的有效的协调机制,是作者赋予自己的学术使命。
作者简介
钟伟军,1976年出生,政治学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流动站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地方政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与政治,先后在《浙江学刊》、《中国行政管理》等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精英、大众与国家
第一节 精英与大众
第二节 精英、大众与国家权力:单元精英论者与大众论者的分析视角
第三节 精英与大众平衡和国家权力
第四节 西方民主国家中民众与精英的互动机制
第二章 地方精英与大众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历史的视角
第一节 精英大众二元模式对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适用性
第二节 传统中国的地方精英、大众与国家
第三节 近代以来中国地方精英与大众利益的冲突
第四节 国家权力、地方精英与大众利益的整合
第三章 市场改革与地方政府的发展
第一节 结构功能视角下的地方政府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之后地方政府官员的转型
第四章 地方大众的转型与地方经济精英的兴起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地方大众
第二节 市场改革与地方大众的转型
第三节 地方经济精英的兴起
第五章 地方经济精英与大众利益冲突及地方庇护政治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精英的互动逻辑
第二节 地方庇护政治及其特征
第三节 地方经济精英与大众的利益冲突
第六章 沟通阻梗:地方精经济英与大众利益协调的困境
第一节 利益冲突与政治沟通
第二节 中国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沟通的制度阻梗
第三节 信访沟通中的大众表达与地方经济精英阻梗
第四节 地方经济精英和大众的非制度化沟通
第七章 地方经济精英与大众互动视角下的地方协调机制建设
第一节 地方经济精英与大众的互动和中国地方协调机制建设
第二节 从精英与大众互动看中国地方协调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
结语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精英、大众与国家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精英、大众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往往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不同流派。但是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不管这种态度差异有多大,西方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英和大众之间互动的制度体系。
第一节 精英与大众
“精英”(elite)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语当中,用来描述特别杰出的商品,后来被扩大到指优秀的社会团体,如精锐部队或较高层的贵族。而真正使“精英”这个术语在社会科学中流行起来的是意大利社会政治学家帕累托(Vilfredo V.Pareto)。帕累托认为:人类社会始终存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能力最强的一些人,这些人就是精英;其他的能力不突出,或者是处于较低的社会阶层的人就是非精英。……